猪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李奎、冯书堂、唐中林、苗向阳,王彦芳、敖红、杨述林、潘登科、牟玉莲、崔文涛、周荣、刘志国、高红梅、吴添文、樊俊华、马磊、白立景、侯欣华、阮进学、刘岚
- 起 止 时 间 :2014年09月—2015年11月
- 获 奖 情 况 :2015年中华农业科技奖创新团队奖
- 内 容 提 要 :
猪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员:李奎、冯书堂、唐中林、苗向阳,王彦芳、敖红、杨述林、潘登科、牟玉莲、崔文涛、周荣、刘志国、高红梅、吴添文、樊俊华、马磊、白立景、侯欣华、阮进学、刘岚
起 止 时 间:
获 奖 情 况:
内 容 提 要:
猪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成立于2004年1月。团队现有正式成员20名,其中正高职称研究人员5名,副高职称研究人员7名。团队2008年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创新团队,2012年入选农业部创新团队,并被评为2008-2013中国农业科学院先进集体,2015年中华农业科技奖创新团队奖。
团队围绕猪基因资源挖掘、鉴定及分子育种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及农用和医用基因工程猪培育开展研究。针对目前我国猪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产肉性状基因发掘困难和可用标记缺乏等制约因素,团队创建了基因资源高效发掘及分子标记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并开展了育种应用。首次提出了基于比较发育遗传学和比较转录组学发掘猪产肉性状基因资源的研究策略,创建了以高通量技术为基础的高效基因资源发掘技术体系。建立了快速、准确的基因分型方法及标记辅助育种体系,构建了遗传效应优化的多基因育种模型进行遗传评估。2011年农业部组织国内著名专家对本团队部分相关成果进行了鉴定,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在猪骨骼肌发育转录组学、非编码RNA及其靶标鉴定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建立了稳定的猪体细胞克隆和原核注射技术平台,创新了复合性状转基因猪、可控表达转基因猪、基因编辑猪等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MSTN基因编辑猪等育种材料10多种,7个群体已进入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环境释放及中间试验阶段。转基因猪育种新材料生产性能有显著提高。研究成果被选为转基因专项重点成果,显示了良好应用前景。团队在五指山小型猪培育、小型猪SPF净化研究、小型猪动物疾病模型制备等方面进行大量研究,先后获得国内首例用于异种移植的a-1,3半乳糖苷酶敲除猪,转双基因和三基因糖尿病模型猪等。2014年农业部组织国内著名专家对本团队部分相关成果进行了鉴定,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 “育成小型猪近交系,实现了种质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团队成立以来,先后主持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转基因专项重大课题、重点课题,948计划重点项目、“863” 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欧盟第六框架计划课题等70余项。先后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4项,其中团队成员主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专利一等奖、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特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9项科技奖励。在《Genome Biology》、《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国际权威刊物累计发表英文SCI论文100多篇, 多篇论文得到国内外权威专家好评; 授权国际专利2项,国内专利40多项。主编专著2部,参编1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