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效、短枝型核桃新品种—中核短枝、极早丰的培育及推广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曹尚银、郝军虹、李好先、郭磊、郭俊英
- 起 止 时 间 :1965年03月—2014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5年河南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我国核桃总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名列世界第一,但因育种滞后,长期采用种子繁殖,造成核桃结果晚,单产低,品质良莠不齐,优少劣多,产品优劣混杂。本成果完成单位从1965年起紧追世界趋势,在国内最先开始实生选优、杂交选育和短枝型、早期丰产核桃新品种培育,进行了配套砧木引进、快繁技术等方面深入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以短枝、早果、丰产稳产、多抗和优质为主要育种目标,开展实生选种和配置多重杂交组合育种,经过几十年的系统选育工作,获得了短枝型、早果、丰产、抗寒、适合密植的“中核短枝”及极早丰产、抗寒、优质、适合高接换优的“极早丰”品种。这是我国首次以短枝型、极早丰产为目标育成的核桃新品种,也是我国首次大规模应用于核桃密植生产的短枝型品种。
“中核短枝”分枝力强,枝条节间短而粗,丰产期树以短果枝结果为主,短枝连续结果能力极强,且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缺少短枝型核桃品种的局面,解决了生产中核桃结果部位外移严重、內膛空虚的问题,适合密植。“极早丰”核桃形成花芽容易,极易早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泛,对黑斑病和冬季冻害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是我国首次推出的树冠恢复快、丰产快,适合低产园改造的新品种。
国内首次将rolB生根基因导入到核桃砧木中,并研发出我国良种核桃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由于核桃扦插难以生根,常规手段无法快速繁育苗木。经过多年的试验和大田实践,我们将生根基因rolB导入到核桃砧木中,大大提高了核桃砧木的生根能力,同时构建了一套完整可行的快繁、生根和移栽方案。
配套引进和快繁美国核桃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抗性砧木vlach,实现良种良砧、多抗、优质高效核桃生产技术模式。针对我国目前还缺少核桃专用抗性砧木,该项目从美国引进与我国核桃新品种相配套的、亲和性好、抗性极强的vlach核桃砧木,并进行了组织快繁成功,建立了核桃砧木快繁平台,在国内率先解决了我国核桃砧木用种子繁殖,变异性大、抗性差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