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油量优质多抗杂交油菜品种的创制及其产业化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王新发、杨庆、刘贵华、师家勤、刘静、陈吾新、汪坤乾、李晏斌、白桂萍、刘建华、黄毅、王辉、顿小玲、金莉、彭玲英
- 起 止 时 间 :2000年03月—2011年11月
- 获 奖 情 况 :201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本项目针对我国油菜产油量(单产与含油量之积)及生产效益偏低等问题,采用定向选择、聚合杂交、小孢子培养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创建了以高产油量为目标的优质多抗油菜育种技术体系,有效改良保持系和恢复系,育成了高产油量、优质、多抗杂交油菜新品种中油98D和中油杂16。在国内率先建成了全程机械化杂交油菜高效制种基地,形成科研单位提供品种和栽培技术、农民种植、企业优价收购及加工的高产油量油菜产业化模式,显著提高了油菜生产综合效益。成果主要特点:①含油量、产油量显著高于对照中油杂2号,其中中油杂16在国家区试中,两年平均含油量46.69%,比对照中油杂2号高3.73个百分点,产油量比对照增产9.16%;②产油量稳产性强:中油98D和中油杂16在国家区试中,产油量增产点次分别占79%和89%。③优良双低品质,芥酸含量低于0.1%,饼粕硫苷含量在22μmol/g以下,达到世界菜籽最大出口国加拿大双低品质标准;④综合抗性好,国家区试中,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抗菌核病,高抗病毒病,强抗倒伏,适合机械化收获;⑤不育系不育彻底,制种安全高效,中油杂16的不育系36A对温度的敏感性低,不育性稳定,完全不育株率达99.17%,配制出的杂交种不育株率低,在国家区试中仅为1.52%,优于国家标准8个百分点以上;⑥建立了高产油量油菜品种产业化模式,全程机械化制种比传统人工制种节约成本90%以上,菜油两用亩增纯收入240元。2007年以来,在湖北及湖南、江西等省累计推广种植2104.3万亩,总经济效益21.8亿元;其中近三年推广种植1276.6万亩,获经济效益13.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