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农业纳米药物制备新技术及应用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崔海信、李谱超、张继瑜、景志忠、周文忠、刘国强、宁君、曹明章、吴东来、孙长娇、李正、王琰、崔博、赵翔、刘琪
  • 起  止  时  间 :2008年12月-2014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5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农药、兽药与疫苗等农业药物是防御农业重大生物灾害,保障农业与畜禽产品安全、稳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当前我国大量使用的农业药物,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效利用率低、持效期短、药效不稳定、毒副作用与残留污染严重等剂型缺陷,引发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问题。本成果以提高农药、兽药与疫苗等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延长持效期和降低残留污染为目标,采用纳米技术与新材料等前沿科技与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具有靶标导向和可控缓释等功能的纳米农业药物创制模式及其关键制备技术体系,创制了一批高效、安全的绿色农业纳米药物新产品,在农业药物产业与绿色农产品生产领域具有重大应用前景。主要科技创新如下:

  1、构建了农业纳米药物制备模式与关键技术平台。系统地阐明了利用纳米载体、助剂或佐剂等负载农药、兽药和疫苗构建纳米载药系统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揭示了纳米载药系统改善药效成分的靶标传输与控释功能、提高生物利用度、延长持效期和增强药效功能的作用机制,创立了纳米微球、纳米微囊、固体脂质体纳米粒、纳米微乳液等典型农业药物创制模式及其制备技术体系,创制了一批低成本、无毒性与次生污染的纳米药物载体、助剂和疫苗佐剂,为高效、安全的绿色纳米农业药物创制奠定了基础。

  2、创制了一批高效、环保的绿色纳米农药新产品。构建了水基化与缓/控释功能的纳米微乳剂、纳米微囊剂等农药新剂型,形成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30余种大吨位与主导性的纳米农药新产品系列,应用范围覆盖了粮食、蔬菜、果树和主要经济作物的典型病虫草害防治。作为乳油与可湿性粉剂等传统剂型的替代产品,可以显著地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延长持效期,大幅度降低农药以及有害溶剂与助剂的残留污染,节约农药使用量30%-50%。

  3、创制了一批高效与低残毒的绿色纳米兽药新产品。发明了纳米乳注射剂、靶向纳米微囊剂与纳米固体脂质体等兽药新剂型,形成了10余种典型兽用抗生素和动物疫苗的纳米兽药新产品系列,填补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空白,已经开始在多种家畜寄生虫与传染病防治上推广应用。显著地增强了药效功能,减少了药剂使用量,降低了毒副作用和畜禽产品残留。

  本成果是在利用纳米材料与技术改善农药、兽药与疫苗等农业药物剂型功能、提高有效性与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系统性与开拓性研究成果,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6项、发表学术论文132篇,农业纳米药物新产品获得国家登记证书116种。从理论、技术和新产品等不同层面上,突破了纳米农业药物制备的关键制约瓶颈,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核心知识产权与新产品登记数量、以及新产品推广规模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本成果的核心技术与产品已经实现产业化与农业推广应用,累计新增产值40亿元,获间接经济效益390亿元。其中,纳米农药及助剂产品在粮食、蔬菜、果树和经济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上累计推广面积3.5亿亩,纳米兽药与疫苗产品在牛、羊、猪等家畜寄生虫与传染病防治上累计推广470万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