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农药残留安全评价及应对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陈宗懋、王运浩、罗逢健、楼正云、刘光明、汤富彬、张新忠、周利、姜亚萍
- 起 止 时 间 :1961年1月—2012年10月
- 获 奖 情 况 :2015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目前国际上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趋严,但存在不合理之处,针对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以及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出口贸易的迫切需要,建立茶叶中农药残留安全评价体系和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技术体系,取得以下主要创新成果。
1.首次提出以茶汤中农药残留水平为基准制订农药MRL标准的原则,改变了茶叶中国际MRL标准的制订规则,成功制、修订6项国际MRL标准。
重点研究了23种农药水浸出率,首次提出以茶汤中农药残留水平作为农药安全评价指标和制订茶叶中MRL标准的原则。以此为依据,完成了6项茶叶中农药国际MRL标准的制、修订,包括CAC标准3项、欧盟标准1项和EPA标准2项。这是我国参与国际农药MRL标准制修订的标志性成果,提高了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上的话语权,产生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构建茶园农药安全分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体系,有效保障了我国茶叶的质量安全。
研究了 43种农药在茶叶种植-加工-浸泡过程中的降解规律,根据不同类型农药在茶叶生长、加工和冲泡过程中的残留降解,分析影响农药残留降解的农药理化参数,结合毒理学参数,构建了综合农药残留半衰期、农药蒸气压、水溶解度、ADI值和大鼠急性致死中量5个参数的茶园农药选用安全分级评价体系,为确保茶园用药的安全性提供依据。制定了我国茶叶中16项农药残留MRL标准和8项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有效保证了我国茶叶的质量安全。
3.建立茶叶中有害物质污染源研究模式,提出高风险农药预警和筛选替代农药,有效控制了我国茶叶中的农药残留,解决了我国茶叶出口的障碍。
建立茶叶中有害物质通过茶园水、空气、土壤的立体生态污染研究模式。查明空气飘移是茶叶中六六六污染的主要污染途径;查明茶叶上DDT污染的直接原因;查明茶叶上八氯二丙醚污染的主要原因。找到了降低我国茶叶中六六六、DDT和八氯二丙醚残留的关键控制点,提出了高风险农药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八氯二丙醚在茶叶上禁限用建议,被农业部采纳并实施。为茶产业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首先对两种高检出率的新烟碱类农药吡虫啉、啶虫脒提出风险预警,在田间药效和残留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以茚虫威、虫螨腈等农药作为替代农药的建议,走在国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