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棉花品种中棉所49的选育及配套技术应用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子管理总站,新疆中棉种业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人员:严根土,佘青,黄群,潘登明,赵淑琴,匡猛,卢守文,金石桥,付小琼,王宁,王延琴,苏桂兰,许庆华,杨杰,周红,余楠,邹长松,许红霞,李运海,唐淑荣
  • 起  止  时  间 :2005年9月—2008年6月
  • 获  奖  情  况 :2015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针对新疆棉区黄萎病日趋严重,缺乏高产稳产品种,品种易退化等问题,历经22年攻关,在棉花种质创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高产、稳产。两年国家区域试验结果,在国家棉花区试和生产试验中,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119.1kg、114.0kg,分别比对照(当年推广应用面积最大品种)增产17.2%和26.3%,均达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1位。2012年兵团第二师33团种植1000亩,实收子棉平均达619.7 kg/亩,创造了我国千亩成片种植棉花亩产子棉超过600 kg的最高记录。在8个年度的西北内陆国家棉花区试中稳定性中5年第一。

  2. 铃重与衣分协同改良有新突破。两年国家区域试验结果,中棉所49的铃重与衣分平均6.1g和41.8%,在我国80余年来累计推广500万亩以上的59个主栽棉花品种中,铃重和衣分同占高位(铃重6g以上、衣分41%以上)的只有中棉所49,在美国近20年来国家区域试验的16个对照棉花品种中,铃重没有超过6.0 g的品种。在全国得以大面积推广的20个国家棉花区试对照品种的铃重与衣分相关分析中,中棉所49的简单线性回归斜率绝对值显著低于其它19个品种,凸显了中棉所49铃重与衣分负相关的明显降低。

  3. 建立了优良异缘亲本的选用与交叉选择相结合的育种方法。中棉所49的双亲(中棉所35和中51504)分别具有丰产和优质多抗特点,但因分别含有野生种质和海岛棉种质,后代分离严重。交叉选择是在低代多点进行,且规模较大,促使终选的高代材料融合并保留了互补的优势性状。

  4. 研发了棉花品种DNA分子鉴定技术,并率先应用于中棉所49真实性鉴定。利用40对核心SSR引物,构建了中棉所49标准DNA指纹图谱,结合 “大群体自交”和“全程精控”等技术,有效保障了中棉所49的品种种性,使中棉所49标准样品位点纯合率维持在100%,成为目前国内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子质量最好的棉花品种之一。

  该品种同时作为产棉大省(区)和国家两级品种区试的对照品种年限最长,作为国家推荐的主导棉花品种的年数最多,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到7118.5万亩,新增利润87.1亿元。2013-2015年推广2650万亩,新增利润32.5亿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