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田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0-06-17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农业环境监测站,北京市农业环境监测站,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任天志,刘宏斌,刘 申,范先鹏,邹国元,雷宝坤,翟丽梅,张富林,彭 畅,杜连凤,王洪媛,胡万里,欧阳喜辉,黄宏坤,李盟军,曾 荣,甘小泽,成振华,张学军,周柳强
- 起 止 时 间 :2001年1月—2012年9月
- 获 奖 情 况 :2015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
- 内 容 提 要 :
针对当前我国农田面源污染形势严峻,但底数不清,核算方法、监测技术和减排策略缺失等重大问题,历经十余年攻坚克难,研究创建了农田面源污染监测技术并制定了技术规范,开创性设计并建立了覆盖全国,集监测、科研与示范为一体的全国农田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和预警平台,基本查清了我国农田面源污染底数和发生规律,界定了不同类型农田在区域产流、排污中的相对作用,揭示了各项农艺措施的减排效果与减排机制,分区、分模式创建了农田面源污染最佳农艺减排技术体系,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生态环境效益显著。获授权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7项,制定技术规范7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06篇。该成果对提升我国面源污染防治能力,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