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耐冻早熟马铃薯育种技术的建立及新品种选育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金黎平,屈冬玉,庞万福,卞春松,金石桥,段绍光,李广存,李飞,郜刚,谢开云,连勇,徐利群,徐建飞,刘杰,杨宏福,吴绍岩
- 起 止 时 间 :1983年1月—2012年10月
- 获 奖 情 况 :2015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针对生产上马铃薯早熟品种少、品种对霜冻、青枯病、病毒病、晚疫病等抗性差,主栽品种退化快、易感病、稳产性差等问题,本研究以改良品种的抗病耐冻、早熟丰产、稳产优质作为重点目标,鉴定评价资源,克隆相关基因,开发重要性状分子标记,建立高效早熟育种技术,创制资源,选育抗病耐冻早熟丰产稳产新品种,并在全国适宜区域推广应用。同时,发表学术论文46篇,著书1部;培养研究生16 人。主要科技创新点如下:
(1)完成了863份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了217个审定品种SSR指纹图谱;创建了简便快速准确的青枯病抗性鉴定技术和离体叶片耐冻性鉴定技术,筛选和创制了17份抗青枯病、30份耐冻性材料,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2)分离和验证了耐冻相关基因SAD和FAD2、开发了可用于辅助选择的CAPS标记“SAD-EcoRⅠ”;克隆和分析了 7个与青枯病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和1个重要转录因子,开发了6个实用性分子标记;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抗病毒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并筛选出抗病毒亲本70份和后代47份;建立了温室杂交、冬季育苗成薯,异地留种、标记辅助选择,联合育种、多地选种评价,网棚保种、加速脱毒扩繁的早熟高效育种技术体系。
(3)育成了早熟丰产广适型新品种中薯3号、早熟抗晚疫病抗病毒病新品种中薯5号和中薯6号(突破了早熟品种不抗晚疫病的瓶颈)、早熟耐冻抗病毒新品种中薯8号、优质丰产早熟新品种中薯7号和中薯13号,其中5个通过国家审定,中薯6号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4)优化了种薯快繁和早熟品种防寒优质丰产高效集成技术,制定了行业标准1项,一种马铃薯微型薯分选机获国家发明专利。
本成果创建的抗青枯病鉴定技术与原有技术相比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用于大规模的材料筛选;育成的优良早熟新品种比国内外同类品种总体增产15%以上,尤其是晚疫病、病毒病和耐冻性等综合抗性有明显突破。
育成品种自审定以来在全国27个省份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推广6000余万亩,其中中薯3号和中薯5号是目前种植面积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国内育成早熟品种,已成为福建、贵州和浙江等省的主栽品种。2011年到2013年中薯3号和中薯5号累计推广2733万亩,新 增社会经济效益130亿元,节支41.98-43.8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