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水貂、蓝狐精准营养研究与饲料高效利用技术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华大学,石家庄农林科学院
  • 主要完成人员:杨福合,高秀华,张铁涛,耿业业,杨颖,任二军,李光玉,邢秀梅,张海华,王雷,刘汇涛,吴学壮,蒋清奎,孙伟丽,刘志
  • 起  止  时  间 :2009年3月—2013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4年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水貂、蓝狐是珍贵的毛皮动物,其毛皮被誉为“软黄金”,制裘原料近90%来自貂、狐皮。本项目针对制约水貂、蓝狐产业化发展的重大难题:营养代谢和营养原理的基础研究薄弱、饲料营养不合理、规范化饲养标准缺失、饲料数据库空白等,从主要营养素日粮适宜营养水平与营养需要量研究、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营养调控与环境减排、毛皮动物常用饲料营养价值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1)率先确定了水貂与蓝狐育成期、冬毛期、繁殖期和哺乳期基于干粉饲粮的能量、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需要量参数,提出了适合我国饲料及饲养条件、改善毛皮品质及主要经济性状的营养需要量标准,实现了我国珍贵毛皮动物饲养标准零的突破。优化水貂、蓝狐日粮配方及饲料配制技术18套,水貂、蓝狐死亡率分别降低19.5%和12.6%,貂皮、狐皮优质率分别提高23%、15%。
  (2)揭示了日粮蛋白质对水貂黑色素皮质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转录调控规律,以及饲粮脂肪对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基因的调节规律。初步阐明了水貂、蓝狐营养及代谢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丰富了貂、狐营养理论体系。
  (3)建立了复合酶制剂等12种饲料添加剂对水貂、蓝狐生长及饲料高效利用的营养调控技术。筛选出了复合酶、益生菌优化组方以及铜、锌、锰的添加水平。饲料利用率提高了15.2%,饲料成本降低16.3%,同时降低了氮、磷的排放量。
  (4)系统调查了我国水貂主产区新鲜饲料和干粉饲料的分布,测定了6类51种96个水貂饲料营养成分,编制了水貂饲料营养价值表。为科学配制毛皮动物日粮及有效利用饲料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和理论指导。
  本项目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多项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解决了大中型毛皮动物养殖场实际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项目成果已在吉林、辽宁、山东等六省区367个养殖场进行了推广应用,对降低饲养成本,减少环境排放,提高饲养效率,满足貂、狐饲养业需求,增强我国毛皮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重大作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