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安全水稻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大规模应用研究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5-04-02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
- 主要完成人员:付亚萍,孙宗修,辛世文,刘文真,何正权,林汉明,胡国成,刘梅,陈惠哲,斯华敏,颜红岚,唐绍清,朱丽,吴超,柯登寿
- 起 止 时 间 :1998年1月—2006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0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1) 通过对水稻转基因的载体构建、受体选择、共培养、分化和移栽等技术环节的系统优化,成功建立了一套高效、快速、安全的水稻转基因技术体系,使粳稻的转基因阳性率达到93%,转基因所需时间缩短到2.5—3个月,在国内率先利用安全的甘露糖代替抗生素和除草剂作为筛选标记,还利用双T―DNA技术获得不含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株。首次对转基因阳性植株进行花药培养,快速获得纯合转基因株系。
(2) 应用上述转基因技术体系,开展了水稻耐盐性、抗病性、耐贮藏和杂交水稻制种等方面研究,分别率先获得了苗期耐纯海水(2%NaCl)、全生育期耐0.7%NaCl和秸秆中赖氨酸含量比对照提高30%的株系。通过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化,为降低除草剂残留对土壤的污染和杂交水稻的机械化制种进行了开创性研究。首次选育出高表达幽门螺杆菌Hp重要的保护性蛋白抗原的转基因水稻纯系及同时含乳铁蛋白、赖氨酸和甲硫氨酸三种功能基因的转基因纯合株系。
(3)该技术体系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已成功为国内外17家单位的263个质粒进行了水稻转化,获得了5万余份独立转化体。
本成果建立了向国内外开放并得到同行认可的水稻转基因技术平台,为将来转基因水稻生产应用可能涉及的各个领域(杂交水稻制种,水稻抗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功能性食品和生物反应器以及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技术储备和积累了经验。
(2) 应用上述转基因技术体系,开展了水稻耐盐性、抗病性、耐贮藏和杂交水稻制种等方面研究,分别率先获得了苗期耐纯海水(2%NaCl)、全生育期耐0.7%NaCl和秸秆中赖氨酸含量比对照提高30%的株系。通过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化,为降低除草剂残留对土壤的污染和杂交水稻的机械化制种进行了开创性研究。首次选育出高表达幽门螺杆菌Hp重要的保护性蛋白抗原的转基因水稻纯系及同时含乳铁蛋白、赖氨酸和甲硫氨酸三种功能基因的转基因纯合株系。
(3)该技术体系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已成功为国内外17家单位的263个质粒进行了水稻转化,获得了5万余份独立转化体。
本成果建立了向国内外开放并得到同行认可的水稻转基因技术平台,为将来转基因水稻生产应用可能涉及的各个领域(杂交水稻制种,水稻抗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功能性食品和生物反应器以及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技术储备和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