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多抗、早熟花生新品种“中花5号”的选育与应用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年鉴》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唐桂英,王玉莹,廖伯寿,钟敏秀,李栋,周蓉,段乃雄,卢开阳
- 起 止 时 间 :1986年1月—1988年2月
- 获 奖 情 况 :200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中华5号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中华1号×鄂花4号”杂交组合后代中以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高含油量、早熟花生新品种,1988年通过湖北、四川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获国家科技攻关新品种后补助。
中华5号属珍珠豆型早熟中大粒种。春播全生育期120~150天,夏播105~110天,属早熟品种,熟性适应多种种植制度的需要。株型直立紧凑,株高中等(45cm左右),茎枝较粗壮,总分枝数7~8个,结果枝数6~7个。出苗快且整齐,生长势强。百果重180~200克,百仁重85克左右。开花结果集中,收获省工。耐肥抗倒,根系发达,抗旱性强,固氮能力强,耐叶斑病。中花5号荚果整齐,籽粒饱满,出仁率75%以上,种皮粉红色,无裂纹。经多年多点测试,种仁含油量为55.43%,比一般花生品种高2~4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为26.51%,二者总量达81.9%。
中花5号(原品系代号87—77)于1992~1993年参加湖北省花生早熟组区试,平均亩产341.7公斤,居参试品系第一位,比统一对照品种中花l号亩增产荚果54.4公斤,增产18.95%,达极显著水平。1992~1993年参加全国(长江流域片)花生早熟组区试,平均亩产306.8公斤,比统一对照品种中花4号亩增荚果29.2公斤,增产10.52%,达极显著水平。1994年参加湖北省和全国花生生产试验,多点平均亩产313.1公斤(湖北省)和266.1公斤(全国),分别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7.0%和26.7%。中花5号适应长江和淮河流域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