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苹果系列新品种引种应用研究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郭兆年,闫淑芝,周应修,刘双茂,过国南,张顺妮,康存孝,曲松林,唐庆辉,焦绍立,卫行楷,吕素英
  • 起  止  时  间 :1984年—1991年
  • 获  奖  情  况 :1992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自1984年以来,由国外引入早熟、中熟、晚熟新品种70个,从中筛选出系列新品种17个,自1985年开始在所内及生产上进行多点试验,试点有河南省巩义市、荥阳、陕县、北京通县、江苏徐州市等基点。通过7年来的研究,在苹果短枝型新品种中筛选出表现最好的“哈蒂”、“首红”、“红鲁比”、“思派”等新品种,它们在早果性、早期丰产性、红色百分率、风味品质及抗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品种新红星及现有红星。在巩义市康店乡干旱丘陵上,3年生亩产440kg,4年生亩产1130.5kg,亩产值为27324元,比对照品种增产2.8倍,增值2.8倍,果色全红,着色指数达98%,而红星为25%。在普通型新品种中以“乔纳金”、“新乔纳金”、“早捷”、“安娜”、“奥查金”表现最好,早结果、早丰产、抗病、抗旱、易于管理,其中“乔纳金”、“新乔纳金”风味最优,果型大、无果锈,贮期不皱皮,优于金帅。极早熟品种早捷6月10日即上市,浓红鲜艳,市场吸引力极强。3~4年生亩产290.5~672kg,亩产值1747.2元。以上新品种都达到3年结果见收益、4年丰产高效益,为国内苹果生产中所罕见。
  至1991年底的不完全统计:
  1.各试验点共育新品种苗木800万株,苗木产值达1600万元。
  2.各点结果面积达3700亩,3年累计优质苹果产量256.8万k8,果晶产值达1027.2万元。
  3.以上两项总计产值为2627.2万元,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预计到1995年,苹果系列新品种栽培面积,将会达到15万亩,新栽园苹果新品种幼树即可以全部投产,经济效益将更为可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