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杂交稻亩产超吨粮配套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年鉴》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等
- 主要完成人员:许德海,费槐林,王泰隆,董祖淦,李东树,王祥根,鲁玉石,陈昆荣,禹盛苗,张镇铭,王时芬
- 起 止 时 间 :1987年—1990年
- 获 奖 情 况 :199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经4年(1987~1990)的协作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掌握了双杂亩产超吨粮的综合配套优化栽培技术;(2)蹲点办方的3403.7亩双杂示范方,获得平均亩产950.7kg,比对照(早籼~晚杂)增产17.4%,其中532.82亩攻关田,经验收亩产为1055.9kg;(3)明确了双杂吨粮的生物学机理,其中,早杂苗期一般较耐寒,成秧率高,中后期株型挺拔,抽穗整齐,净同化率高,库容量大,物质输入的比率高,穗上下部籽粒异步灌浆特点明显;晚杂新组合叶片功能其长,叶绿素含量高,分蘖较强,成穗率较高,穗期耐低温结实性好,故较高产稳产。
技术要点:(1)选用汕优48-2号,威优48-2和威成1126等4个早杂;汕优10号、协优46、汕优64、台杂2号等6个晚杂新组合。(2)以中配迟的双搭配为主导,以迟配中、迟配迟和迟配早等搭配方式为辅。(3)除培育稀播带蘖壮秧、少本密植、适氮增磷钾、基蘖施肥法、适时断水、割老稻等单项栽培措施之外,并运用电子计算机优选的多因素多水平措施方案,发挥其综合效益。1991年在浙西南已推广应用59.97万亩,比对照亩增稻谷85.1kg,累计共增稻谷5.1万吨,增值214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