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协优46的选育和应用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年鉴》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等
- 主要完成人员:叶复初,徐旭增,李马裕,应存山,孙健,章善庆,童海军,包宗钦,许德海,孙宝龙,虞天仁,涂以芳,金千瑜,李振宇,许德信,陈深广,陈天高,陶云虎,纪国成
- 起 止 时 间 :1983年1月—1994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1995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协优46“是用矮野型不育系协青早A与密阳46经多次单株成对测交鉴定而选育成的中籼型杂交晚稻组合,1990~1991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和全国品种审定,被国家科委列入全国重点推广项目。
该组合全生育期125~130天,与汕优10号相仿。株型适中,株高90~95cm,叶色较浓,冠层叶片较挺直。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亩有效穗达21万~23万,每穗总粒数110~12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8g,稻米品质优,直链淀粉含量21.2%,饭食味好,深受群众欢迎。高抗稻瘟病和白背飞虱,中抗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后期较耐低温,不早衰,青秆黄熟。1987~1989年参加浙江省双季杂交晚稻区试,平均亩产473.61kg,名列首位,比对照增产8.12%,差异极显著;1987~1988年参加全国双季杂交晚稻区试,平均亩产433.73kg,比对照增产9.84%,差异也极显著。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450~500kg,局的司达700kg。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双季晚稻或一季中稻种植,目前在浙江已成双季杂交晚稻的主要当家组合。并在江西、安徽、湖北等省也有较大面积种植,年推广面积为500~8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