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鹿高效养殖增值技术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年鉴》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杨福合,高秀华,郜玉刚,李光玉,邢秀梅,王克坚
- 起 止 时 间 :1995年1月—1999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00年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采用消化试验、饲养试验和瘤胃瘘管鹿对比饲养试验等研究方法,初步探讨了经产马鹿妊娠 准备期、妊娠后期及梅花鹿生茸期氮的消化代谢规律;确定了马鹿妊娠期、泌乳期日粮适宜 的粗蛋白质水平及成年梅花鹿适宜日粮钙水平和日粮精粗比;研究并确定了草原放牧马鹿生 茸期适宜精料补饲技术,成年梅花鹿生茸期钙适宜供给量及日粮中非蛋白氮的适宜添加量。
通过用尼龙袋法测定了磷酸氢钙、骨粉等常用钙磷矿物质饲料的生物学效价。测定了梅花鹿血清羟脯氨酸、碱性磷酸酶活性年周期变化规律及鱼粉、糊化淀粉尿素料在梅花鹿瘤胃内的动态降解率。通过对瘤胃值、浓度、纤毛虫数量等指标的检测,研究了不同中草药添加量,不同鱼粉添加量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及梅花鹿生茸期饲粮适宜精粗比;建立了一套鹿 常发生传染病的综合免疫预防程序、仔鹿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提出了一套特别适于大枝型鹿茸的初加工方法。
推广应用前景:该项目成果于1997年-1999年,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等12个 省区36个茸鹿养殖场和个体养殖户,约16210头梅花鹿和马鹿进行了中试推广试验,取得了 显著的应用效果:使三锯茸平均鲜茸单产提高约180克,四锯以上茸鹿平均鲜茸单产提高约3 30克;节省蛋白质类饲料12%左右;成年鹿死亡率下降约48.5%,仔鹿死亡率下降了65.8%; 成品茸优质率由73%提高到97%,并且彻底消除了臭茸。在近几年的中试推广中,该项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高度赞誉。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通过用尼龙袋法测定了磷酸氢钙、骨粉等常用钙磷矿物质饲料的生物学效价。测定了梅花鹿血清羟脯氨酸、碱性磷酸酶活性年周期变化规律及鱼粉、糊化淀粉尿素料在梅花鹿瘤胃内的动态降解率。通过对瘤胃值、浓度、纤毛虫数量等指标的检测,研究了不同中草药添加量,不同鱼粉添加量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及梅花鹿生茸期饲粮适宜精粗比;建立了一套鹿 常发生传染病的综合免疫预防程序、仔鹿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提出了一套特别适于大枝型鹿茸的初加工方法。
推广应用前景:该项目成果于1997年-1999年,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等12个 省区36个茸鹿养殖场和个体养殖户,约16210头梅花鹿和马鹿进行了中试推广试验,取得了 显著的应用效果:使三锯茸平均鲜茸单产提高约180克,四锯以上茸鹿平均鲜茸单产提高约3 30克;节省蛋白质类饲料12%左右;成年鹿死亡率下降约48.5%,仔鹿死亡率下降了65.8%; 成品茸优质率由73%提高到97%,并且彻底消除了臭茸。在近几年的中试推广中,该项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高度赞誉。应用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