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湖北省大豆优良种质资源的评价利用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徐巧珍,刘兴媛,谈宇俊,李志玉,蔡淑萍,周新安,江木兰,邓祥惠,沈金雄,刘家琳,单志慧,张晓娟,朱建超,涂干英,郭庆元
  • 起  止  时  间 :
  • 获  奖  情  况 :2000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应用植物遗传学、病理学、营养学、生物化学、固氮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鉴定评价湖北省大豆资源。筛选和构建新种质应用于大豆生产和作育种亲本,拓宽优良种质利用, 为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品种改良开阔思路,提供材料和方法。
  在完成湖北省1529份种质资源鉴定编目基础上选取832份具不同特点种质进行品质、抗病、 固氮、营养、产量等特性的专项鉴定和综合遗传评价。对特性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种质进入生 产利用,选用高固氮、高蛋白、高产等种质作亲本构建新种质,提供优良种质供全国各育种 单位作生产和育种亲本。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40多篇论文,出版专著13部,评价 出的优良和构建新种质供各育种单位作亲本育成40多个新品种在11省20个纬度范围应用,打 破了短日照作物大豆适应范围特窄的局限性。优异种质矮脚早成为我国南方产区第一个应用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育种骨干亲本和对照品种,促进了全国大豆生产和品种改良,尤其是 高产、优质、高固氮种质创新已引起多方关注,为大豆资源和育种研究拓宽了思路、材料和方法,促成“九五”国家科技攻关立项,大豆积硒特性研究及集硒能力强、高蛋白、与8种大豆根瘤菌共生效应强、极早熟、高产集中于一体的新种质的生产利用也为我国首创,并已推动我国东北、江苏等地开展大豆硒营养的研究,有可能开发高蛋白、高硒的营养保健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