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效低能耗LED智能植物工厂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人员:杨其长、魏灵玲、宋卫堂、周增产、刘文科、郭文忠、张国义、程瑞锋、李琨、李成宇
- 起 止 时 间 :2002年1月—2013年11月
- 获 奖 情 况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率先提出植物光配方概念并阐明其理论依据,创制出基于光配方的 LED 节能光源及其控制技术装备,显著提高光效。探明了 PAR 单色光、UV 和 FR 对植物产量与品质形成的机制,提出并构建 20 余种植物光配方;创制出基于GaN的高光效 660nm、450nm LED 芯片,以及红蓝芯片组合与荧光粉激发两大类 LED 光源;研发出移动与聚焦 LED 光源及其调控技术装备,实现节能 50.9%。
首次提出了植物工厂光-温耦合节能调温方法,研发出室外冷源与空调协同降温控制技术装备,大幅降低系统能耗。阐明了植物工厂光期热负荷与室外冷源之间的匹配关系及调控机制,首次提出将光期置于夜晚并利用室外冷源调温的光-温耦合技术方法,并研制出协同调温策略及其节能控制技术装备。与传统降温相比,节能 24.6%-63.0%。
率先提出光与营养协同调控蔬菜品质方法,研发出采前短期连续光照与营养液耦合调控技术,有效提升蔬菜品质。阐明了水培叶菜光、暗期硝酸盐-碳水化合物代谢机理,提出了采收前短期连续光照提升蔬菜品质方法;研发出光-营养液协同调控蔬菜品质的技术装备。降低叶菜硝酸盐 30%以上,提升Vc和可溶性糖 38%和 46%。研发出光效、能效与营养品质提升的多因子协同调控技术,集成创制出 3个系列智能 LED 植物工厂成套产品,实现规模化应用。
构建了基于光配方、光-温耦合与营养品质提升等多因子协同调控的控制逻辑策略,研发出基于植物生长特征识别与决策模型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植物工厂多因子协同智能管控;集成创制出规模量产型、可移动型、家庭微型 3 个系列植物工厂成套技术产品。
成果已实现在北京、广东、浙江等 22 个省区、南海岛礁部队及航天系统应用,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推广面积 1200 多万平方米,占国内应用面积的 85%以上;移动型及微型植物工厂推广 30000 套以上。近 3 年直接效益亿元,间接效益 35.8 亿元,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