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国家级奖成果

花生抗黄曲霉优质高产品种的培育与应用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 主要完成人员:廖伯寿,雷永,姜慧芳,夏友霖,王圣玉,李栋,任小平,漆燕,晏立英,王峰
  • 起  止  时  间 :1993年01月—2013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花生及其产品易受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的污染,黄曲霉毒素具有剧毒性和强致癌性。种植抗黄曲霉的花生品种是防控毒素污染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然而,国内外缺乏抗黄曲霉产毒种质和抗性鉴定技术,生产上缺乏抗产毒的花生品种。针对这些问题,本项目利用发明的黄曲霉产毒抗性鉴定方法,对国内外3500份代表性种质鉴定,发掘和创制出台山珍珠、TR594等18份优良抗产毒种质,根据黄曲霉抗性遗传理论,选择以鄂花3号、92系-66为母本,台山珍珠、TR594为父本分别配制杂交组合,通过产毒抗性的表型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选育出抗黄曲霉产毒的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中花6号和天府18号。

  1.发明了花生黄曲霉产毒抗性高通量(简便、快速、低成本)鉴定方法,解决了品种资源评价和育种中规模化鉴定的技术难题。利用该方法对中国、美国、国际半干旱研究所花生核心种质、代表性改良品种及骨干亲本共3500份材料进行重复鉴定,发掘出8份抗性水平和稳定性均优于国际报道的优异种质,其中抗黄曲霉产毒兼抗青枯病的台山珍珠等3份种质为国际首次报道。

  2.首次研究明确了花生黄曲霉产毒抗性受2对主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性;率先开展了产毒抗性的分子标记研究,并获得3个贡献率超过15%、具有辅助选择作用的主效QTL;揭示了白藜芦醇对黄曲霉菌产毒的抑制作用,建立了以白藜芦醇为生化标记的抗性辅助选择技术;通过聚合杂交和标记辅助选择创制抗产毒新种质10份,其中TR594是含有野生花生亲缘的抗产毒高油酸材料,为优质抗性育种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材料基础。

  3.中花6号是迄今国际上唯一集高抗黄曲霉产毒、高抗青枯病、高白藜芦醇、高蛋白、高产于一体的花生新品种。天府18号是我国审定的唯一抗黄曲霉产毒兼高油酸的高产品种。

  中花6号连续10年被遴选为湖北省主导品种,被指定为国家、湖北省花生区试对照品种,天府18号连续6年被遴选为四川省主推品种。两个品种在黄曲霉毒素污染较重的长江流域累计推广4218.7万亩,覆盖了适宜产区的30%以上,种植业和加工业增收71.57亿元。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件,品种权3项,发表论著73篇(部),其中SCI论文29篇,组织召开国际会议3次,建立了花生黄曲霉防控国际联合实验室。本成果获201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