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靶向抗体创制与高灵敏检测技术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李培武、张奇、丁小霞、张文、姜俊、喻理
- 起 止 时 间 :1993年03月—2012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高灵敏现场检测技术针对农产品黄曲霉毒素污染重、危害大、缺少高灵敏现场检测技术,严重威胁农产品消费安全和产业发展突出问题,探明了黄曲霉毒素分子免疫活性位点和抗体识别关键氨基酸位点,提出了免疫活性位点决定抗体亲和力靶向效应学说,发现外源细胞因子bFGF、HFCS对阳性杂交瘤形成与生长调节规律,创建了半固体培养基—梯度筛选法,为高灵敏抗体创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发明出黄曲霉毒素高灵敏单克隆抗体、基因重组抗体和纳米抗体,灵敏度、特异性世界最高。采用梯度筛选法和噬菌体展示库,发明出1C11、2C9、3G1等总量及B1、M1、G1细胞株和1A7、2G7基因重组与纳米抗体,IC50达0.001-0.018ng/mL,创造了灵敏度、特异性世界最高纪录。创建了黄曲霉毒素总量与M1、B1、G1分量高灵敏现场检测技术体系,灵敏度比同类方法提高10-50倍以上。利用上述抗体,建立了免疫时间分辨荧光、纳米金及免疫亲和荧光现场检测技术体系,均已为国家农业标准发布。研制出免疫亲和微柱、试剂盒系列产品和3种检测仪器,实现了从抗体原始创新、到技术和终端产品的全程创新。研制出黄曲霉毒素总量、M1和B1、G1高灵敏、高特异性试剂盒、免疫亲和柱及荧光检测仪、单光谱成像检测仪、时间分辨荧光检测仪等7类产品,灵敏度达0.003-0.3ng/mL,实现了技术发明产品转化。
本研究发表论文70篇,其中SCI 31篇,累计IF 125.585,包括一区TOP 7篇,单篇最高IF 12.888,5.0以上9篇,累计被引184次,单篇最高36次;中文核心39篇,累计被引281次,单篇最高61次,英文著作(章)2部;国家农业标准10项;获授权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攻克了长期困扰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高灵敏现场检测世界性难题。在长江、黄、淮及东北22省农产品、食用油、饲料和乳品等领域广泛应用,部分远销美、印、巴、斯等国。近三年直接效益:新增利润56085万元,税收10167万元,其中湖北新增利润11473万元,税收1022万元;技术应用获新增产值457.15亿元,税收52.12亿元,其中湖北新增产值129.17亿元,税收24.72亿元;为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