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国家级奖成果

适合麦棉两熟夏套棉花新品种一中棉所16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黄祯茂,喻树迅,刁光中,原日红,姜瑞云
  • 起  止  时  间 :
  • 获  奖  情  况 :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我国麦棉两熟发展迅速,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短季棉新品种。该品种选用早熟、适应性广的中棉所川号作母本,抗病性好、长势旺的辽408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四代对品质、抗病性进行筛选,高世代对优系进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遗传分析。并在不同生态区进行生态适应性鉴定,有效地将早熟、高产、抗病、优质结合在——起。主要特点:早熟:生育期114天,5月下旬播种,10月中旬收获完毕,不影响小麦播种。丰产:在全国夏棉区试中,产量比对照增产22.2%,在前茬小麦产量5250千克/公顷,霜前皮棉1 050~1 200千克/公顷,高产地块突破1 500千克/公顷。优质:主体长度29.4毫米,强力4.02克,细度5995米/克,断长24.0千米,成熟系数1.58,超过国家优质棉标准。抗病:枯萎病指1.3,黄萎病指18.9,属高抗枯萎兼抗黄萎病品种。1990年通过国家“七五”科技攻关专家组验收,认为“中棉所16作为套(间)作品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2—1994年累计推广247.5万公顷(3 712万亩),3年创造经济效益25.10亿元,社会效益显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