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新技术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旱地作物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湖北恩施马铃薯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马缘生,辛淑英,周明德,石思信,谭富娟,马榕荫,陈家裘,邬景禹,陈应东
- 起 止 时 间 :1990年09月
- 获 奖 情 况 :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value=" 本项目旨在利用生物技术,人工创造适宜环境,经济、有效地妥善保存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该项目在以下4个方面取得了科技进步:
(1)首次建立薯类试管种质库,已存入甘薯、马铃薯试管苗种质1618份,并已用于国内外试管苗种质交换。
(2)超低温(-196℃)保存小麦、玉米及“顽拗型”种子茶、樟,玉米、黑麦、桃、梨花粉,甘蔗、猕猴桃、草莓茎尖和口十芽,玉米、糜子愈伤组织,红豆草无性细胞系等均获成功,建立了较佳技术体系,国内外已采用。
(3)利用青海库中陈旧种子,从个体、细胞、分子3个水平研究保存过程中遗传完整性,为中、长期库存人的数十万份种子提出了监测的指标和技术。还探索了对新种子“延寿”和陈旧种子“促活”的技术。
(4)研究出对野生大豆、野生稻、几种绿肥、硬粒小麦等种子入库前省工、省时、简而易行的处理方法技术,已有用户。编著出版《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论文集》和《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两本书。前者有英文摘要,可供国际间交换;后者是在保存领域中我国第一本专著。两本共95万字,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