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国家级奖成果

“(苏蚕3号×秋3)×苏蚕4号”的育成和推广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省蚕种公司,四川省蚕种公司
  • 主要完成人员:何斯美,钱振钧,陈则文,苏湛勋
  • 起  止  时  间 :
  • 获  奖  情  况 :198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根据杂种强势的原理,成功地选配了三元杂种(苏蚕3号×秋3)×苏蚕4号,该品种的杂交原种,体质强健,饲养容易,繁育系数提高15%~20%,有效地解决了苏蚕3号秋繁困难,制种量低,成本高的问题,其一代杂交种(苏蚕3号×秋3)×苏蚕4号,不但保持了单交种苏蚕3号×苏蚕4号的优良特性,而且体质增强,张种产量提高5%以上。该品种的张种产量、产值,担桑产茧量等均比“东34×603”提高10%~15%,解舒优良且稳定,解舒丝长增长200米以上,净度93~95分,适宜缫制高品位生丝,生丝品位比“东34×603”提高了3~4级。
  1980年经江苏省农业局、蚕种公司组织鉴定,认为该品种具有制种容易,产量、产值高,丝质优良等特点,决定作为江苏省夏、早秋、中秋三期兼用的当家品种。推广数量1980年速增为36.3万张,1984年上升到130万张,占江苏省全年夏秋蚕发种量的98%以上。从1979年起,四川、湖北、安徽等省先后引进推广,全国合计年推广量达200万张以上,成为当前全国推广量最多的夏秋用蚕品种。由于该品种的育成和推广,使我国在培育强健性夏秋蚕品种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茧层率从18%提高到21%以上,茧丝长从800米增长到1 000米以上,茧丝品质也有很大提高。该品种从1979年到1984年6年间,仅江苏、四川两主要产区推广量达774万张,为国家增收2.52亿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