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国家级奖成果

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甘油5号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贺源辉,王信家,黄友菊,杨瑞芳,罗时清
  • 起  止  时  间 :
  • 获  奖  情  况 :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甘油5号系1970年以60Co—γ射线36.12库/千克处理胜利油菜干种子,从其微突变后代中经7年选育而成。
  (1)丰产性状好,产量高。甘油5号由于光能利用串高(比湖北省同类品种甘油3号高22%以上),单株角果数量多(在每亩1万~1.5万株密度下,300~400个角果/株),因此,其产量也显著地高于一般品种:在中等水肥条件下,亩产量150千克左右,在比较好的条件下,亩产量可达221.6千克,比对照品种甘油3号增产15.7%,含油量42%~45.96%。
  (2)综合抗性较好。耐病,对菌核病和病毒在多年鉴定中,病情指数均在10以下,对霜霉病只轻微感染;耐寒,在华中地区只出现0l级冻害;抗倒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1971、1972、和1974年对101个甘蓝晶系的抗菌核病鉴定结果:早熟的病指平均53.97,中熟的29.8,晚熟的19.0,甘油5号的病指显著低于此结果。
  (3)生育期适宜。在华中地区于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第二年5月上旬一5月中旬收,属于中早熟品种,适于两熟或三熟制种植。
  湖北广济县属三熟制栽培,甘油5号是该县油菜生产的当家品种,湖北省油菜一稻、油菜一稻一稻、油菜一棉花主要是选用甘油5号。
  甘油5号通过湖北省区域适应性鉴定后于1977年冬播应用生产,首先在湖北云梦、广济及油料所农场试种并大量繁殖种子。据统计1977—1982年,在全国有22个省(直辖市)共891个单位引种,多数地方表现比当地推广种增产。从1977年冬播用于生产以来,种植面积逐年上升,如湖北省1982年种植面积 16.2万公顷,占该省油菜总面积的45.6%,如果将全国其他种植面积加起来,达23.3万公顷。
  据江西省九江市粮油生产技术指导站计算,甘油5号在九江市五年共种植0.5万公顷,比当地推广品种“西南302”共增产210万千克,可增加收入155.4万元。
  据湖北农牧厅统计:1979—1982年四年全省共32千县68个点次试验示范对比结果:“甘油5号”平均亩产139.1千克,比同熟期对照种“甘油3号”亩产111.4千克,增产27.7千克,增24.8%。六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54.64万公顷,增产菜籽22.7万吨,按0.7缩值计算,共增产值达14 046.8万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