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国家级奖成果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鉴定与初步利用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邓景扬,高忠丽
  • 起  止  时  间 :
  • 获  奖  情  况 :199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高忠丽首次发现的小麦显性不育天然突变体,邓景扬等经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形态解剖学研究鉴定出它的不育性是受显性雄性不育单基因所控制,由于太谷核不育小麦花粉母细胞败育早,不能形成正常小孢子,属无花粉型,设计出染色体组定位,结合端体分析把不育基因定位于 4DS上,与着丝粒的遗传距离为31.16个交换单位,命名这株小麦为“太谷核不育小麦”,其不育基因的符号为“Tat”,国际编号为ms2。此基因在各种条件下不育性十分稳定,未发现与不良基因有连锁。省去人工去雄大量劳力,用于多途径育种,并首次成功地用于自花授粉小麦的轮回选择育种,开展亲本投人数量、组配方式、群体大小、选择压力和组群方案的探讨,实现基因包括微效基因空前交流、重组、累加,打破基因不良连锁,使有益基因在最佳遗传背景中得到充分表达,培育出遗传基础广、适应性强的品种。合成了Tal、Kr、phlb综合体作为远缘杂交工具。把Tal导人八倍体小黑麦,还通过Tal基因易位育成显性核不育六倍体小黑麦及硬粒小麦,这些都是世界首例。利用Tal基因培育出品种25个和材料100多份,累计栽培面积3 634.57万亩,收益44.8亿元。出版论文集3本,其中一本英文版在荷兰出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