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羊种五号菌苗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卢道纯,孔繁琨,石宗舫,陈乃昌,宋之先,刘玉梅
- 起 止 时 间 :
- 获 奖 情 况 :199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患畜主要引起流产、关节炎、睾丸炎等,通过患畜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发高烧、关节肿痛,严重者可丧失劳动力,奉病不仅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威胁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
目前在国际预防该病的菌苗有19号和Revl。19号对牛免疫效果虽好,但对羊特别是山羊效果很差。 Revl菌苗对羊免疫效果良好,可对牛又不理想,用这两种菌苗所免疫的动物,血清凝集素消失很慢,给鉴别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利用布鲁氏强毒菌强迫通过鸡体和鸡胚成纤维细胞法培育成功了布鲁氏菌羊种五号菌苗,像这样培育菌苗的方法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方法新颖、独创,是前人所没有的。该菌苗的主要特点:
①毒力稳定,通过易感动物毒力不变;②免疫效果好。对羊保护率达90%以上,同条件用19号免疫的比较试验仅保护65%~75%,对牛、羊的免疫期达3年以上;③免疫剂量小,羊的用量是10亿个菌,仅是19号用量的1/25,是Revl用量的1/2;④适用于多途径免疫,皮下、肌肉、滴鼻、点眼、口服和气雾均可,无不良反应;⑤该菌苗有株系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能鉴别该苗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具有世界领先地位。
该菌苗已在新疆、青海、山西、吉林、甘肃和黑龙江各兽药厂投产,供各省和地区使用20年之久,已免疫牛、羊3.5亿头(只)以-上,效果良好,甘肃省羊的感染率从1971年免疫前的3.05%到免疫后的 1985年下降到0.12%。青海省羊的感染率从1970年免疫前的17.92%到免疫后的1983年下降到4.88%。
由于减少家畜的流产、空怀和毛皮乳肉的损失,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的测算每年可增产 3 800万元。随着家畜布鲁氏菌病污染串的降低,人间布病患者也逐年减少,致使吉林、甘肃等省达到了“布病控制区标准”。社会效益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