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鸣声信息行为及其机制研究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一五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张志涛,殷柏涛,陈伦裕,傅强,叶志华
- 起 止 时 间 :
- 获 奖 情 况 :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该项目研究微小昆虫由固体介质(寄主植株)传递的、人耳听不到的、微弱的鸣声(振动)信号,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是昆虫行为学研究的新领域。
通过研究建立昆虫固传信号监听、记录、重放技术和仪器,发现稻飞虱求偶鸣声的三种作用及趋性;建立计算机鸣声信号处理系统,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分析种或种以下单元鸣声的时域、频域特征,进行模式分类;发现稻飞虱摩擦发声器,建立以摩擦发声器为中心的卷积同态系统模型,纠正了以往日、英学者的错误解释;发现和描述了稻飞虱具有特殊力学结构的自触感觉毛,明确鸣声信号接收器官与接收机理。利用对雄虫的召唤力发展诱集(或干扰)技术;研制出求偶鸣声电子模拟系统,应用于分析稻飞虱敏感声学参数和改进诱集信号源。取得多项重要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此项研究具有昆虫学、声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多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特点。在研究技术与内容上与蝉、蟋蟀等大型昆虫气传鸣声信号有很大区别,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广阔的应有前景。
该项研究在国内属首例,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超过国外专家的同类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