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经》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陈宗懋,程启坤,俞永明,王存礼,白坤元
- 起 止 时 间 :1989年—1992年
- 获 奖 情 况 :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茶原产于中国,世界各国的栽茶、制茶和饮茶莫不源自我国。目前全世界已有近60个国家种茶、100多个国家饮茶,日均茶消费量30多亿杯。目前世界茶园面积1995年已达到250万公顷,我国占44.6%,居世界首位,世界茶叶生产量1995年达到250万吨;我国占23,5%,居世界第二,世界出口量1995年约100万吨,我国占17%,居世界第三。我国茶业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单产水平低,平均公顷产量仅为世界平均单产的1/2,二是我国出口红茶品质欠佳,茶价仅及肯尼亚茶价的一半。我国茶树品种丰富多采,茶叶晶类千姿百态,栽培技术多种多样,加工技术精湛,特别是近十年来在茶对人体生理调节功能和茶的综合利用方面的迅速发展,以及茶文化的崛起,因此科学地总结我国茶业和茶叶科学的发展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引导茶叶的消费,必将促进我国茶业的发展。建国来已有大批专著出版,但大多只涉及某学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茶史、茶文化、茶叶综合利用和深加工,茶与健康的茶书尤为少见。因此亟须要有一本既涉及自然科学,又包括人文科学。能较准确而全面地总结我国古代、近代和当代最新成果和水平的专著,以适应读者的需要。为此,组织编写本书,并研定了编写指导思想是“内容全、资料新、跨度大、队伍精”,要求反映我国茶业和茶叶科学的整体面貌,定位为大型专业性著作,力争成为一本具当代国际最高水平的专著。1989年建立编委会,90年底完成初稿,91年完成编辑、初审、复审和终审,92年5月出书,前后历时三年,全书共160.3万字,彩照200幅,黑白图152幅,分茶史、茶性、茶类、茶技、饮茶和茶文化6篇和附录共七部分。截止1996年底已在国内七次印刷,并在台湾地区印刷繁体字版,共发行3.6万册,发行后在国内外茶叶界受到普遍欢迎和很高评价,公认此书是一本具当代国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茶叶学术性著作,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