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9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蔡荣芳,徐成就,罗云佳,黄双领,田伯英,鲁黄均,王志华,韩涛沧,郭香墨,谢方灵,杨晓东
- 起 止 时 间 :1984年7月—1993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中棉19是利用陆海种间杂种,采用多亲本多次复合杂交育成。具有高产、稳产、早熟、优质、多抗、广泛适应性等特点,综合性状优异。1992和1993年分别通过陕、豫两省和国家审定,1994年、1995年分别获国家“八五”育种攻关一等和特等后补助,并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1989~1992年先后参加陕西省和长江流域国家抗病区试,霜前皮棉比对照中棉所12增产14.7%,均名列前茅。1994年参加中美联试,皮棉产量1315.5公斤/公顷,居14个参试品种首位1990~1992年先后参加河南省麦棉春套区试和四省八县新品种筛选试验,霜前皮棉平均987.0公斤/公顷比对照中棉所17增产7.2%,小麦产量4882.5公斤/公顷,居首位。豫、陕、及长江流域抗病品种生产试验霜前皮棉1071公斤/公顶,比对照中棉所12增产26.8%。纤维品质优良。长江流域抗病区试结果:2.5%跨长29.4mm,比强度21.3克/特,麦克隆值4.5,达“八五”育种攻关优质棉标准。兼抗枯黄萎病,耐苗期根腐病,中度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Ⅱ级抗蚜,是多抗型品种。茎秆硬,抗倒伏,烂铃少,吐絮畅。综合性状达国内外先进水平。
中棉所19适于黄淮棉区种植,也适于长江中下游及南疆棉区种植,适应性广。生育期128天左右,春棉和麦棉套种均可获高产。1997年种植面积达71.37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