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国家级奖成果

适于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7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蔡荣芳,徐成就,田伯英,王志华,郭恒敏,赖鸣冈,罗云佳,黄双领,鲁黄均
  • 起  止  时  间 :1980年7月—1991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中棉所17采用多亲本多次复合杂交育成, 是适于麦棉春套的高产优质多抗中早熟棉花新品种。“七五”棉花育种攻关优质抗病品种验收位居第一,先后通过山东、湖南和国家审定。
  参加河南和国家黄河流域麦套棉区域试验,霜前皮棉产量平均871.5公斤/公倾, 比春棉对照中棉12增产21.5%, 比夏棉对照辽9和中棉16平均增产23.3%, 均居首位,产小麦4860公斤/公倾;同时参加河北、山东常规区试,比对照冀棉16和鲁棉6号平均增产12.7%;河南、山东麦套棉生产试验霜前皮棉1023公斤/公顷,比春棉对照和夏棉对照平均增产22.2%;1991年起被定为国家麦套棉区试对照品种,至今产量保持第一。纤维洁白有丝光, 品质优异:主体长度31.47毫米, 强力3.99克, 细度6402米/克, 断长25.5千米;参加中美联试,产量居首位,品质超过美国大面积种植品种,达到美国优质棉水平;试纺并批量生产80支精梳纯棉府绸, 质量达纺织部优质产品水平。抗枯萎耐黄萎病, 抗苗期角斑病和后期红叶茎枯病, 中抗棉铃虫和Ⅱ级抗蚜,为多抗类型。生育期125天, 比春播品种短10天, 而比夏播品种长10天, 它的育成填补了麦套棉品种的空白, 是黄淮海棉区实行麦棉套种、夺取粮棉双丰收的理想品种。1994年种植面积82.66万公顷(1240万亩),经济效益显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