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土壤供钾能力及钾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 壤肥料研究所、河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黑龙江
- 主要完成人员:继运,刘荣乐,程明芳,张漱茗,雷永振,邢竹,吴荣贵,吴巍,杨俐苹,孙克刚,梁鸣早,李玉影,黄绍文,周艺敏,白大鹏
- 起 止 时 间 :1993年1月—1999年2月
- 获 奖 情 况 :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该项成果首次对北方主要土壤供钾能力、钾肥的有效施用条件和技术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 取得该项成果:
1.揭示了北方主要土壤供钾能力和潜力自西向东逐渐降低,而土壤对外源钾的吸附固定能力 自西向东逐渐增强,这种地带性分布规律与土壤的风化程度和粘土矿物含量有内在联系。
2.在盆栽耗竭条件下,占土壤全钾90%以上的矿物态钾对植物吸收有较大贡献,表明我国北 方风化程度较弱的土壤中的矿物态钾也是植物吸收的重要钾源。
3.土壤固有钾的释放、土壤对外源钾的吸附和解吸三个过程可用一级反应方程拟合,其参数 可用来评价土壤供钾能力。
4.经过1350多个田间试验示范和197个盆栽试验,发现在东北和华北地区缺钾已成为作物高 产的限制因子。各种作物高产条件下的施钾临界值,粮食作物为80-90mg/L,蔬菜、油料和 纤维作物为100-120mg/L。
5.通过8500多个耕层土样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测定,取自东北和华北的土壤速效钾低于80mg/L 的分别占各地区土样总数的60.6%,低于100mg/L的分别占78.4%和82.6%;而取自西北的土壤 速效钾六级分级标准,对北方土壤供钾能力进行了分级。
6.研制建成“北方土壤钾素地理信息系统”(NCSKIS),绘制出“北方土壤钾素分级信息图” 。
7.明确了主要种植制度下土壤-作物系统中钾素循环和平衡状况,揭示了秸秆还田和施钾肥 对钾素平衡调控和增产的效果。
8.确定了东北和华北38种作物施钾增产效果和钾适宜用量,粮食作物高产适宜施钾量为100- 150Kg K20/hm2,N:P205:K20比例为1:0.4-0.6:0.6-0.9,明确了钾肥有效施 用条件,形成了北方地区的因土因作物高效施钾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