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首页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English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首页
  • 重大成果
  • 科研进展
  • 科技创新
  • 科技奖励
  • 农业高端智库
  •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首页 -  科学研究 -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分享到

[2020]攻克龙井茶树品种复杂基因组组装难题并揭示茶树起源演化规律(茶叶研究所  杨亚军研究团队)

发布时间:2023-01-02
字体 小 中 大

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基因组大、杂合度高和种间多样性丰富等特点。研究团队组装了茶变种‘龙井43'的染色体级别高质量基因组,大小为3.26 Gb;并利用139份来自世界各地的茶树资源基因组重测序,以研究茶树资源的进化和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茶树的传播,茶树群体内杂交增加了杂合性,并发生了广泛的基因交流;群体遗传分析和转录组分析证实,在驯化过程中,茶变种内抗病和香气相关的基因选择强度强于阿萨姆变种。本研究为茶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进一步了解茶树的遗传和进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cc7eef5e7e48eb58387f8d42bd95485_副本.png

A:茶树群体的主成分分析;B:茶树的系统发育树;C:茶树群体结构

茶树的分布和进化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植物糖转运蛋白进化与功能多样性被揭示
    2025-07-16
  • 移动式智能灌溉泵站系统实现一体化供滤配功能
    2025-07-16
  • [人民日报海外版]种出更香更绿的好茶(科技瞭望)
    2025-07-16
  • 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犏牛在西藏诞生
    2025-07-15
  • [中国科学报]芽囊原虫:从肠道病原体到微生物“益生”伙伴
    2025-07-15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25-07-15
  • 习近平集体会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外方代表团团长
    2025-07-15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2025-07-15
  • [农民日报]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与河南中原农谷管委会科技成果对接会举行
    2025-07-15
  • [光明网]科学家揭示“蜂源纳米水凝胶”可替代抗生素,促进细菌感染伤口修复
    2025-07-15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