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专家观点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概况
    人才工程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轮播
  • 图片新闻
  • 活动介绍
  • 科普视频
  • 院所动态
  • 媒体报道
  • 往届回眸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专题 -  农科开放日2024 -  科普视频
分享到

【出版社】向白色污染宣战 玉米可不仅能吃

发布时间:2024-04-11 |来源: 出版社
字体 小 中 大
 
 

20世纪以来,塑料已逐渐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材料,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到建筑材料,小到钢笔等文具,塑料制品可谓无处不在。但是传统塑料都是石化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在自然状态几乎无法降解,需要花上数百年到上千年的时间才能分解,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大公害。进入21世纪,一种以生物淀粉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新型塑料(聚乳酸PLA)被开发出来,并逐步取代传统塑料进入百姓生活。这种新型塑料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可再生性,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阳光下,农业生产通过光合作用又会合成起始原料淀粉。这是一个可以完全循环的过程,人们对此寄予了无穷的期望。由于这种新型塑料主要以玉米为代表的生物淀粉为原料,因此常被称为“玉米塑料”,被视作是继金属材料、无机材料、 高分子有机材料之后的“第四类新材料”。

“玉米塑料”最早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聚乳酸对人体有高度安全性并可被组织吸收,加上他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可用作一次性输液工具、免拆型手术缝合线、药物缓解胶囊、人造骨折内固定材料、组织修复材料、人造皮肤等。聚乳酸具有优良的可纺性,其纤维制品具有安全、透气、吸湿、阻燃、抗紫外线性稳定等优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市场、家用及装饰市场。当然更多的聚乳酸塑料将被作为包装材料,如食品餐盒、垃圾袋、购物袋,或进入农业生产制作农用薄膜、苗木容器。相信,随着聚乳酸取代普通塑料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成本的不断下降,玉米等生物淀粉必将助力人类告别“白色污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第六届农科开放日暨海淀区“科普之春”活动来了!
    2024-04-11
  • [澎湃新闻]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棉花可通过关键基因修复土壤镉污染
    2024-04-11
  • 机器学习可模拟优化秸秆生物炭制备调控
    2024-04-11
  • [工人日报] 最新研究:棉花通过关键基因修复土壤镉污染
    2024-04-11
  • [中国科学报] 研究为培育耐镉棉花新品种提供优异基因资源
    2024-04-11
  • [中国科学报] 首个对叶榕完整基因组发布
    2024-04-11
  • [人民日报] 走进江苏昆山陆家镇,感受耕种管收全程自动作业3840亩农田拉满“科技范”(探访)
    2024-04-11
  • 中国农科院启动实施2024年度重大科技任务
    2024-04-11
  • 抗四种病毒的水稻新种质创制成功
    2024-04-11
  •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一行
    2024-04-10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