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科这十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大标志性改革措施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人事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0-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创新潜能,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和保障国家安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十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科技创新、科技改革等重大战略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致我院贺信精神为指引,以2013年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为契机,加强制度创设,放活创新主体,优化资源配置,探索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模式,梳理总结十大标志性改革举措,着力在农业科研院所改革中走在前、做表率。

  一、破除科研“小、散、弱”——建设创新团队 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

  构建三级学科体系,建立以创新团队为基本单元的科研组织模式,将院属单位1026个课题组,优化整合为300多个科研团队,形成以学科方向为主导、以科研团队为主体、以科研任务为主责的一体化创新方式。建立稳定性科研与竞争性项目相结合的科研投入机制和分期分级考评机制。通过创新团队建设和持续支持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科学研究,稳定了学科方向,稳住了科研队伍,院所职责定位更加清晰,目标任务更加聚焦,大幅度提升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一流学科、一流院所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支部建在团队上——弘扬光荣传统 夯实党领导科研工作组织基础

  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推行一个团队建立一个党支部。推进支部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创建田间课堂技术培训模式,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在科研和转化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支部建在团队上,加强党组织对重大问题重要事项的政治把关,加强重大任务和新设机构的党组织建设,实现科技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夯实到哪里,科研力量布局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高效服务农业农村主战场。

  三、构建重大任务制——建立使命清单 健全院-所-团队三级任务体系

  构建以履行使命为导向的科研任务体系,实施“使命清单”制度,凝练提出10项重大使命和“十四五”期间的78项重点任务清单,完善院-所-团队三级任务管理模式。启动强种、沃田、增粮、智机等科技行动。通过重大任务实施,取得一批原创性科学成果,引领带动我国农业相关领域跻身世界前列;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创制推广应用一批重大产品,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四、举院之力抓大事——聚焦国之大者 探索科技创新举院攻关体制

  把党中央关心关切的粮食安全等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行动、明确的重点任务作为第一要务,聚焦种子、耕地、生物安全等重点领域,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探索举院攻关体制,构建“双总”重大任务推进机制和“分可单点突破,合可链式攻关”的集团攻关模式。建立重大任务指挥管理机构,举全院之力解决农业农村重大科技问题,强化大科研、促进大协作、建设大平台,推动实现科研攻关模式由单兵作战向集团作战转变、院所管理机制由管所向管所和管大事并重转变。

  五、创新联盟一盘棋——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面向我国农业主要产业、典型区域和难点问题,牵头组织全国各级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涉农高校共同发起成立90余个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通过优势科研资源集聚、科学运行机制保障等,着力破解我国农业科技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上下一般粗”“科技经济两张皮”等体制机制障碍。联盟在创新运行机制、推动产业变革、解决重大问题等方面有创新、有突破、有贡献,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扩大,形成覆盖全国农业的联盟网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对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六、引育并举聚英才——实施农科英才工程 构建“四横四纵”人才体系

  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连续五年召开人才工作会,启动实施农科英才工程,横向构建科研、管理、支撑、转化四支队伍建设的“四横”布局,纵向构建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青年英才、后备人才为梯次的“四纵”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院级人才制度19项,持续优化人才引育、激励等机制,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新增10位院士,入选首批国家“神农英才”计划领军人才15人,培养400余名国家级人才,引进180余名海外人才。

  七、科技评价破“四唯”——深化科研导向改革 创新完善科技评价机制

  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职责,树立正确科研导向,以完善研究所评价为重点,构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符合院所发展、符合科研规律的研究所评价体系,依据评价结果进行院所两级资源配置,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以创新人才分类评价为突破口,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人才评价导向,分类制定考核指标,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打破论资排辈,建立职称青年通道和不拘一格人才选拔通道,深入推进科研进展评价和代表性成果评价,助推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八、科企融合促发展——强化科企合作 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面向企业全面开放创新资源,成立科企融合发展联合体。完善开放合作、协同推进、利益共享机制,实施企业“出资出题”院所“答题攻关”合作新模式,助推企业成为产业技术研发、中试熟化和成果转化的重要主体。全院与400余家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其中超20%的企业与研究所共建创新平台,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平台中孕育、孵化,使市场需求与科研创新能力紧密结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九、开创国合新格局——构建合作新机制 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

  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统筹利用全球优势创新资源,进一步丰富国内外联动协同创新机制,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启动“农业科技‘走出去’协同创新与集成示范研究”任务,创新“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机制等。依托中国拥有独特的区域优势和长期的国际合作基础,探索国际科研合作新模式,积极打造高端科研试验和协同创新平台,不断拓展高层次合作伙伴,为新形势下推动农业科技合作高质量发展创造新路径。

  十、营造科研新生态——放权松绑释放活力 持续推动院所改革发展

  深入推动科研“放管服”,制定松绑减负实施方案,下放管理权限,简化管理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持续加大改革力度,聚焦科研导向、全员合同制、全成本核算、扩大自主权等改革重点任务,将基因组所作为全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通过科研“放管服”,破除了一批制约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障碍藩篱,使科研人员有更多时间更大精力潜心科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依托基因组所试点建设,探索出一批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院所管理新机制,将改革试验田逐步建设成改革丰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