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产业专家团» 专家建议

葡萄冬季冻害防灾减灾技术

发布时间:2024-01-19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温度事件频繁发生,冬季冻害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由于冬季冻害往往波及范围大,对生产造成的损失也比较大,严重年份可造成巨幅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冬季冻害的防灾减灾技术对于我国葡萄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言非常重要。

葡萄种类不同,其抗寒性有很大差别,休眠季节当低温达到葡萄器官能忍受的临近点之后,细胞内开始结冰,细胞膜破裂,葡萄就会形成冻害。

一、防止葡萄冬季冻害技术

(一)采用抗寒嫁接苗

目前推广的抗根瘤蚜砧木抗寒性都优于欧亚种栽培品种自根系。不同类型砧木的抗寒性一方面与其遗传有关,也与其根系类型有关,如同一砧木粗根的抗寒性比细根高很多;冬季寒冷地区建议选择深根性的砧木,尽量避开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层的砧木。在冬季气温变化剧烈、容易发生裂干的地区,建议用砧木高接苗建园,即以砧木形成主干,砧木的高度建议最好超过0.5米。

(二)种植抗寒品种

在冬季严寒的地区,可选择抗寒的种间杂种。山葡萄、河岸葡萄及美洲葡萄是抗寒性很强的品种,其杂交后代抗寒性大多数比较强。需要注意的是,在容易发生春霜冻的地区不适宜引种纯种山葡萄品种,可以试种山欧杂交种,如华葡1号等。

(三)采取覆盖或埋土防寒

我国处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北方漫长的冬季寒冷而干旱,在最低温度高于或临-15℃的地区栽培的欧美杂交种葡萄冬季大部分都不进行覆盖或埋土防寒,栽培的欧亚种葡萄过去大多数进行覆盖或埋土防寒。

1)防寒时间。覆盖或埋土防寒时间应在气温下降到0℃以后、土壤尚未封冻前。覆盖或埋土过早,植株未得到充分抗寒锻炼,会降低植株的抗寒能力;覆盖或埋土过晚,根系在覆盖或埋土时就有可能受冻,而且取土困难,不易盖严植株,起不到防寒作用。(2)覆盖物或土撤除时间及方法。在埋藏处的温度达10℃前完成揭除覆盖物或出土,或在树液开始流动后至芽眼膨大以前撤除防寒土或揭除覆盖物。一般揭除覆盖物或出土时间是:华北地区在3月末至4月上旬。但较寒冷的地方,可根据气温条件分次撤出防寒覆盖物或土。揭除覆盖物或出土后枝蔓要及时上架。

(四)采取抗寒种植方式

1)宽行种植。在埋土防寒地区建议种植行距最好3.0米以(东北和西北等冬季寒冷产区行距最好4.0-8.0米),以便机械在行间取土而不伤及根系。(2)深沟种植。在寒冷地区提倡深沟种植法,沟的深度和宽度与需要取土的体量有关,以方便取土掩埋或便于覆盖为准,同时还要兼顾生长季节的操作便利性。(3)简约树形。埋土防寒区选择树形需要方便下架和出土上架,因此提倡简约树形,如具鸭脖弯的斜干单层单臂水平龙干形(又称厂形),同时尽量减少对枝蔓的扭伤,此外,建议二次修剪,即冬季长剪,待春季出土后再定剪。(4)调控水分。秋后需要控制灌水,及时排水,促进枝条成熟。埋土防寒前视土壤墒情灌封冻水,春季葡萄从树液开始流动到发芽一般需1个月左右,出土前后根系已恢复活动。为防止抽条,需要密切关注土壤水分和大气干旱情况,及时进行土壤灌溉。(5)枝干涂白或简易覆盖。对于埋土防寒临界区的葡萄,枝干涂白或简易覆盖是抗冻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

二、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一)防止冻害加剧的措施

发现冻害后不要急着修剪或刨树,保持土壤适宜的墒情,等待其自然萌发和恢复,亦不必加大地面灌溉,以免降低地温推迟发芽。仅仅是裂干而无芽体枝条冻伤褐变的葡萄园,规模小的鲜食葡萄园可以对树干进行黑色薄膜包裹(鲜食葡萄园也可以在冬季来临前进行包裹),防止失水并促其愈合;规模大的葡萄园可以实施喷灌,如软管带喷、移动喷灌等,以增加树体周围湿度,防止进一步抽干;也可以结合病虫害防治喷布石硫合剂、柴油乳剂以及具有成膜作用等物质,如喷施2200倍的羧甲基纤维素,5-10的石蜡乳液,以及高岭土等,都对防止进一步抽干有一定作用。

(二)不同冻害程度区别对待

1萌芽后,地上部死亡、萌生根蘖的葡萄园。关键是采取控制树势、控制主梢徒长的技术措施,包括保留大量副梢以分散水肥供应势,前期不施氮肥,适当控水,叶面喷氨基酸系列叶面肥或甲壳素类促进叶片厚实,也可以喷布生长延缓剂,ABA或烯效唑;中后期增加喷施氨基酸硼和氨基酸钾等叶面肥,土壤施肥除氮磷钾外,增加钙镁等中微量元素。(2)地上部结果母枝受一定冻害,主干及枝蔓基部的副芽、隐芽还可以萌发的葡萄园,以及枝蔓受轻微冻害、芽体发育不良、萌芽迟缓的葡萄园。需要加大水肥管理,除结合灌水追施尿素和磷酸二铵,还需增加叶面喷肥,如喷0.2%-0.5%尿素与0.2%-0.5%磷酸二氢钾或喷氨基酸等叶面肥促进枝叶生长。(3)冻害后产量较低的葡萄园。采用二次结果弥补产量。于一茬果坐果期或稍后,诱发未木质化的第6-8节冬芽结二次果。受冻园需要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特别是要防控好霜霉病,防止早期落叶导致枝条成熟不良而再次影响越冬性,造成恶性循环。

 

 

(中国农科院果树瓜类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