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产业专家团» 专家建议

本轮降温降雪对山东 湖北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技术措施

发布时间:2024-02-23    

近日,新一轮极端寒潮天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为有效应对寒潮雨雪天气对小麦生产的不利影响,小麦产业专家团赴山东、湖北小麦产区开展苗情调研与低温防冻技术指导,提出防灾减灾应急措施建议。

一、山东、湖北麦区寒潮波及范围

219日晚至21日,山东省出现雨雪低温天气,鲁西北大部,鲁中大部,鲁南大部,胶东半岛北部及南部地区雪深在5厘米以上,淄博、潍坊部分地区出现10厘米以上积雪,潍坊诸城最大,为17厘米。18日开始全省出现持续低温寡照天气,预测会持续至24日,影响小麦的生育进程。

218日晚至25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湖北省襄阳市、荆州市等地出现寒潮大风、强降雨、冻雨等天气,降温幅度大,最高气温降至-3~0℃,最低气温降至-5~-1℃,气温持续偏低,冻害发生风险较高。

二、本轮寒潮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工作措举

(一)山东麦区

节前山东省苗情调度资料显示,苗情总体较好,全省一、二类苗合计占比为87.5%。由于山东南北跨度大,本轮降温前又处于高温期,鲁西、鲁南大部地块进入返青,并有新叶发生,因此本轮强降温、降雪对山东小麦生产的总体影响有利有弊,特别是对部分旺长地块影响较为明显。

有利因素分析:补充了土壤墒情,本轮寒潮为先降雪后降温,降雪有效地降低了降温对小麦的影响,并且补充了土壤墒情,尤其对秸秆地表还田、旋耕播种地块,本轮降雪能够有效的沉实表层土壤、补充土壤墒情,为应对后期可能出现的春旱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水分;提供了补充氮素肥料的有利时机,对于弱苗地块,本轮降雪后可以追施尿素,待后期气温回升后可尽快实现促弱转壮的效果;有效地延缓了病虫害的发生,春季是山东小麦病虫害的重发时期,本轮低温雨雪天气对白粉、茎基腐、纹枯和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能够起到有效地缓解作用,为后期的防治提供了时机,但也要谨防田间湿度大,后期升温后病害快速发生的情况。

不利因素分析:可能会延缓小麦生育进程,本轮强降温幅度大、范围广,全省大部由前期的20℃左右骤然降至0℃左右。由于全省有较大比例麦田已经进入返青阶段,因此本轮强降温会使小麦生育进程较往年同期推迟5~7天;新叶抗冻性较差,不排除本轮强降温对新叶造成不同程度的冻害。

工作措举: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研判苗情,待气温回升后,尽快调研苗情,积极开展分类技术指导,夯实夏粮丰收基础;提出寒潮防范应对措施建议,抓住土壤墒情改善的有利时机,尽快补充弱苗地块养分,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促弱转壮;制定后期管理技术方案,随着气温回升积雪融化,田间湿度增大,病害高发,因此,在日均气温回升至3℃以上时及时进行白粉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山东地区常年多发病害的防治。

(二)湖北麦区

1)荆州

调研发现,湖北省荆州市监利、石首、松滋麦区90%已拔节,预报低温接近临界温度。拔节小麦主茎节间伸长3~14厘米,其中70%小麦第3节间开始伸长,幼穗长度0.3~1.3厘米,70%处于药隔期。经科学研判,该地区小麦发生明显穗部冻害(30%左右残穗)的临界低温为-5℃~-10℃。此次低温接近临界温度,有一定冻害发生风险,应重点加强早播旺苗冻害防范。

工作措举:科学研判小麦苗情,开展应对低温冻害工作,并就提前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预防冻害、追施适量尿素进行冻害补救、清沟排渍、加强纹枯病监测和防治等技术措施进行了宣讲。制定了《小麦抗冻减灾技术措施》并录制短视频指导抗冻减灾。

2)襄阳

受去年秋汛影响,襄阳地区冬小麦播种期推迟10天以上,播期偏长。当前,襄阳市绝大部分小麦生育进程处于起身到拔节初期,仍然具备一定的抗寒能力。综合研判,本轮低温天气不会对襄阳小麦带来大面积的冻害,可能会导致少量早播、旺长田块的小麦主茎冻死冻伤。

工作措举:派出科技小分队深入宜城、枣阳、襄州、樊城等区,开展低温防冻技术指导服务,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加强宣传指导,录制了防冻技术节目,在襄阳电视台播出,并通过电话、微信群、视频号等广泛传播;制定了相关技术措施,包括清沟降渍,及时清理三沟,做到田间无明水,保持根系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性;分苗情精准追施拔节肥,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控,重点抓好条锈病防控,打点保面,严防条锈病和冻害叠加对小麦生产造成大的影响。对弱苗每亩追施10斤尿素,促弱转壮;受冻比较严重、主茎冻死的田块,追施15~20斤尿素,配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生长调节剂(碧护或芸苔素内酯),促小分蘖成穗,减轻灾害损失。

 

(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