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玉米产业专家团赴黑龙江省桦川、集贤、富锦、萝北、绥滨等地,深入一线调研玉米单产提升工作。
自7月以来,黑龙江东北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偏少,部分玉米地块旱情严重,出现下部叶片黄化,并发生叶斑病、茎腐病以及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对玉米灌浆充实造成较大影响。专家团建议:一是及时补充水肥。根据旱情与作物长势,灵活采用微喷、滴灌、沟灌等方式补水,避免大水漫灌,缓解干旱对灌浆的影响;对无法灌溉的田块,可喷施黄腐酸类抗旱剂或叶面肥,增强植株抗逆性。二是推进“一喷多促”技术应用。灌浆期可采用无人机飞防,混合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和杀虫杀菌剂,实现一次作业、多重增效,促进籽粒饱满。三是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防治叶斑病、穗腐病等可在初发期选用丙环·嘧菌酯等药剂;防治玉米螟、粘虫、双斑萤叶甲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蚜虫推荐吡虫啉,防治红蜘蛛可在发生初期选用唑螨酯等喷雾处理。四是适时晚收提高粒重。受干旱影响发育延迟的地块,可适当推迟收获,依据籽粒乳线消失和黑层形成情况适时晚收,确保充分灌浆,提高产量。
(中国农科院玉米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