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果树瓜类产业专家团赴河南、四川、海南、宁夏等地,科技助力当地猕猴桃、葡萄、草莓等产业提质增效。
在河南,专家团针对近期罕见高温与干热风天气对猕猴桃产业造成的严重影响,紧急开展了科技救灾行动。郸城县和西峡县近千亩处于果实膨大期的猕猴桃园出现叶片焦边、大量落果甚至死树等情况。专家团指导果农搭建遮阳网,采用“根灌+叶喷”海藻肥等抗高温措施,缓解园区果实日灼症状。在信阳市,专家团现场示范“50厘米黄金线”猕猴桃疏枝法,推广的高产高效技术将传统丰产周期提前2-3年,实现“当年定植当年见果”。
在四川,针对西昌市葡萄种植土壤盐渍化问题,提出“果园生草+微生物菌剂调控”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种植黑麦草和施用耐盐微生物菌剂,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在成都市龙泉驿区,针对多家葡萄种植基地人工打药效率低等问题,专家团推广悬挂式自走型打药机,并建议加强新品种选育,以适应本地气候和市场需求。
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专家团针对“阳光玫瑰”葡萄反季节种植面临的技术瓶颈,提出了系统解决方案。一是进行科学补光,在关键生长期每天补光4-6小时。二是采后枝蔓修剪,新生夏梢需要喷施甲哌嗡等控旺剂抑制枝蔓生长、促进花芽分化。三是强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建立“监测预警-物理防控-生物防治”体系,重点加强橘小实蝇、蓟马、炭疽病的防控。四是实施二次预保果措施,将传统保果时间推迟2-3天,使僵果发生率降低30%以上。
在宁夏,专家团深入多家葡萄酒酿造企业,围绕产业发展问题提供专业指导。建议企业打造中国特色葡萄酒文化符号,引进和选育适合本土的特色品种,建立消费者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对风味、包装等方面的评价,以此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
(中国农科院果树瓜类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