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科要闻
分享到

中国农科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讲话精神 加快推进农业生物安全学科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作者:苗水清
字体 小 中 大

  3月6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召开专题(扩大)学习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加快全院农业生物安全学科体系建设与科研攻关。

  会议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强调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国之重器”,深刻阐释了生物安全在保障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对农业生物安全防控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迫切需要我们站在国家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高度,强化重要人兽共患病、重大动植物疫病、重要外来病防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完善生物安全防控技术体系,构筑我国动植物疫病防控的“防火墙”。

  会议指出,中国农科院拥有国际一流的预防兽医学科和植物保护学科,为我国控制和消灭牛瘟、牛肺疫、马传染性贫血病、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蝗虫、黏虫、小麦条锈病、棉铃虫等重大病虫害发挥了重要科技支撑作用。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带来的风险挑战,中国农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把生物安全学科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纳入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系统谋划部署,加快推进农业生物安全学科建设,在明晰基础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制战略产品,加强基础平台建设、专业团队培养,加快重大任务联合攻关等方面下功夫,加快产出更多硬核产品,担负好农业“安全卫士”这一光荣使命。会议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健全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落实院级指导监督职责、所级管理保障职责、团队具体实施责任,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规程、生物安全监督检查体系和生物安全应急反应体系,切实防范重大生物安全事故发生,保障科技创新工作的安全、平稳、高效开展。

  据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安全的重要讲话在中国农科院科研人员中产生热烈反响。哈尔滨兽医所刘胜旺研究员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更加深刻领悟到,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事关国家安全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健康。我们要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使命,聚焦我国重要动物疫病、人兽共患病和外来病防控的国家重大需求,勇于担当作为,全力加强疫病基础研究,研发新型高效疫苗等防控制剂,加强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等基础平台建设,为我国养殖业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上海兽医所陈鸿军研究员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多次提及“体系”二字。生物安全体系和内控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战略,中央高层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强调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我们也应从自身出发,加强科研工作中的菌毒种全过程管理和生物安全风险识别,全面提升软硬件科研平台建设,以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应对重大公共安全风险,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内控体系,建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管理内控制度,从而加强全院生物安全科研与风险防控水平。植保所张礼生研究员表示,近年来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此起彼伏,草地贪夜蛾、小麦赤霉病、梨一号病等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产业发展和人身健康。应系统设计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加快推进《生物安全法》立法,保障国家农业生物安全中心运行经费,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持续稳定开展科学研究。兰州兽医所唐江山副研究员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作为战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要深刻领会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加强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运维,依托重大传染病研究的生物安全设施,培养重大疫病防控技术研究的科研团队和生物安全管理团队,做到平时和战时相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努力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高地
    2025-06-26
  • [科技日报]桃“三好五减”优质高效项目成效显著
    2025-06-26
  •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资讯非常道》全国土地日-农业科技工作者让黄河三角洲破“碱”重生
    2025-06-26
  • 新方法可绿色高效制备食品特征风味酯
    2025-06-26
  • [央视网]让“不毛之地”破“碱”重生 山东东营盐碱地上演丰收变革
    2025-06-26
  • 蚜虫抵御哺乳动物的“热力警报”策略
    2025-06-26
  • [农民日报]专家学者聚首浙江安吉,研讨果茶经济作物种苗繁育技术
    2025-06-26
  • [总台经济之声]《财经态度》擦亮农民双眼的同时,更要斩断“坑农的黑手”
    2025-06-25
  • 油菜产业专家团领办样板田服务大面积单产提升
    2025-06-25
  • [人民政协网]解锁谷物增产密码:新发现关键基因MYB44的功能和作用
    2025-06-25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