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科要闻
分享到

【救灾一线急先锋】为灾区送技术、办实事的环发人

——记环发所专家支援河南灾后复产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1-08-19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字体 小 中 大

  7月下旬,河南安阳遭遇特大暴雨,灾情严重的内黄县、殷都区蓄滞洪区内作物绝收,群众被迫搬离家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积极响应院党组动员号召,由副所长高清竹带队,选派王芊、李琨、郑飞翔、田云龙4名年富力强的科研骨干组成专家组紧急驰援安阳灾区。

  

  驰援刻不容缓  逆行奔赴灾区

  工作组7月30日抵达安阳,一下火车就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同志商讨工作方案。高清竹说:“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帮助灾区恢复农业生产、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活,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我们会竭尽所能为当地政府和群众提供最有力的科技支撑。”

  工作组戴着口罩、顶着高温,先后考察了内黄县二安镇小滩坡蓄滞洪区和受灾严重的殷都区,走入成片倒伏的玉米地查看灾情。农民们看到专家来了,纷纷走上前说:“今年遭了这么大的水灾,玉米的收成是个大问题,请专家帮我们想想办法。”工作组在和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商量后,第一时间连线蔬菜花卉所专家,帮助受灾农户联系购买萝卜白菜等蔬菜种子,积极推动灾后改种补种。

  

  整合多方优势  开出精准良方

  灾情摸清后,工作组与棉花所专家优势互补,在田间地头组建联合工作组,提出了一套科学管用的农业生产恢复技术方案。“我们根据农作物轻灾和重灾情况提出两套意见,对于受灾较轻的玉米、花生和蔬菜作物,提出恢复生产的措施;对于受灾严重收获无望的地块,根据土壤墒情提出改种补种的措施。”联合工作组与安阳市农业农村部门召开四县(区)救灾座谈会,连夜会商、集体会诊、挂图会战,编写《安阳四县/区受灾作物恢复生产技术建议》,发出《关于征集排水设备及种子的倡议书》,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呼吁社会各界为灾区捐赠物资。

  针对农田基础设施尤其是沟渠系统损毁较重,局部农田面源污染加剧的问题,工作组提出了“源头控制-过程拦截-循环利用-生态修复”的系统解决方案。针对内黄县灾后辣椒管理技术需求,工作组及时联合蔬菜花卉所专家编制了《辣椒恢复生产技术建议》。

  “这些方案都是从我们灾区老百姓当前最紧急、最迫切的需求出发,针对性、操作性很强,有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指导,我们一下子有底气了。”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工作人员由衷感慨。

  

  发挥专业力量  践行初心使命

  “我们根据安阳部分受灾地区死亡畜禽较多的现实需求,提出猪粪和死猪一体化堆肥无害化处理技术方案,并转发院里其他工作组共享。”工作组成员王芊介绍说,“灾后农村厕所、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基本瘫痪,垃圾污染形势严峻,我们连夜召开视频会议,调度所内专家在线会商,从环境消毒、饮用水源保护、粪污处理、垃圾治理、畜禽尸体处理等方面,提出了灾后农村环境整治技术集成方案。”

  为解决灾后如厕难问题,环发所还把研发的价值36.8万元的免水冲生态发酵床公共卫生厕所紧急捐赠给灾区。

  

  工作组的5人中有4人是共产党员,作为组长的中共党员高清竹已经在藏北高原工作多年,身上有一股特殊的韧劲。“为国家和人民做事,我们付出再多辛苦也是值得的!我们会持续关注灾区的恢复重建,随时提供技术支持。”

  为人民做科研,做人民科学家。回到北京不久,针对灾区农药污染的新问题,环发所的专家们又研究起施用纳米农药以提高药物利用率,减少药物用量的新方案……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
    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
    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
    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
    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
    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
    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
    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
    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
    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
    2025-04-25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