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董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式邦30日获得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授予的“终身成就奖”,成为学会成立48年来该奖项的第一位得主。
这是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的“邱式邦院士学术思想研讨暨百岁寿辰庆祝会”上得到的消息。
邱式邦从事害虫防治研究工作70多年,是我国害虫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的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植物保护科学工作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创立者。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邱式邦先后主持了松毛虫、玉米螟、飞蝗、土蝗、大豆害虫、甘蔗害虫等多种重大农林害虫的研究。
20世纪中叶,他在国内首创应用六六六粉剂治蝗,研究建立蝗虫“三查”预测预报技术,提出根治蝗虫产卵、孵化滋生地的生态调控技术,研制成功灭蝗饵剂、防治玉米螟颗粒剂等,在全国大面积应用推广,为保障新中国建设初期的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增效节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邱式邦积极倡导推动全国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工作,在全国建立了第一个生物防治研究室、第一个国外天敌引种检疫隔离实验室,致力于开展害虫天敌保护和国外优良天敌资源引入利用,还创办了国内第一份包括病虫草鼠生物防治的学术期刊《生物防治通报》。这些创新型的科学技术平台,为推动我国生物防治研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发展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分享到
[新华网]邱式邦获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终身成就奖”
发布时间:2010-11-29
|来源: 《新华网》2010年10月30日|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