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光明网]应对不利气候显成效,大豆绿色防控技术在豫交出高产答卷

发布时间:2025-10-27 |来源: 光明网|作者:宋雅娟
字体 小 中 大

今年秋天,河南遭遇不利气候条件,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长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河南新乡试验基地的大豆却交出亮眼答卷——经现场实收实测,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核心示范区亩产达263公斤。这一成果的背后,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针对我国大豆产业痛点的持续攻关。据统计,我国大豆常年因病虫草害受损面积达1.3亿亩次,产量损失超30%,局部地区甚至出现绝收情况。如今,这套全新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正为破解大豆生产困境、保障国家油料安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422103_fcfec1ad-b9db-4bd6-b3a4-6e6428b31e63copy.jpg

10月27日,由植保所专家团主办的“大豆重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与新品种观摩交流会”在河南新乡试验基地举行。针对黄淮海区域夏大豆病虫害发生特点,该基地集中展示了植保所自主研发的绿色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集成成果,其核心是一套以“良种、良法、良机、良技”为支撑的夏大豆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朱晓明、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处长张银定、河南省植保植检站站长张国彦等多位业界权威专家到场观摩,共同检验该技术体系的实际应用成效。


513f2916-d15a-490b-a186-5ae78d1b3915.png

观摩现场,多项技术成果与产品集中亮相:阿泰灵、福莱菌肽、泽纳菌肽等植保所自研产品,展现出显著的控病、提质、增产综合效果;抗病新品种在黄淮海地区的适应性测试达到预期,为区域大豆品种优化提供新方向;“阿泰灵-福莱菌肽”全程防控、免耕直播与秸秆还田、害虫性诱监测结合无人机飞防、生物与化学农药“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协同发力,进一步完善了“一包四喷”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尤为关键的是,面对2025年河南秋季不利气候对大豆生长的影响,该技术体系有效抵御风险,实现“抗逆增产”。经专家组现场实收实测,该技术体系核心示范区亩产达263公斤,病虫草害综合防效超过85%,增产效果显著,“阿泰灵-福莱菌肽”全程防控单项技术增产8%,展现出良好的适用性与推广前景。


随后召开的室内交流会由植保所研究员袁会珠主持,研究员彭焕、副研究员陈淑宁分别围绕“大豆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最新进展”“全程技术体系构建”作专题报告。植保所副所长陈昶在交流中强调:“发展大豆产业是应对国际贸易格局变化、提升国家大豆自给率的重要技术保障,未来需持续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推动技术成果更快落地见效。”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技术集成成效,一致认为,该技术体系集成度高、实效性强,在河南秋季大豆后期生长不利的天气条件下,仍取得高产,成功探索出大豆绿色增产的有效路径,建议下一步加大在黄淮海大豆主产区的示范推广力度,为保障国家油料供给安全作出更大贡献。建议加大在黄淮海大豆主产区的示范推广力度,为保障国家油料供给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新华社]2025农业绿色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农业绿色技术产业大会在南京召开
    2025-10-27
  • 秸秆高值转化中链酸微生物机制获揭示
    2025-10-27
  • 可降解淀粉农药微胶囊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5-10-27
  • [农民日报]2025农业绿色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农业绿色技术产业大会举办
    2025-10-27
  • [新华网]《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发展报告(2025)》《中国盐碱地特色产业发展报告(黄河口滩羊)》在山东东营发布
    2025-10-27
  • [中国日报]第四届智慧灌溉大会在昆山召开
    2025-10-27
  • [科技日报]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融合  防病治虫抗逆大豆增产
    2025-10-27
  • [农民日报]防控技术集成融合 保障大豆绿色增产
    2025-10-27
  •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5年全国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在宜宾举行
    2025-10-27
  • [经济日报]健康生活吃出来
    2025-10-27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