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新京报] 神奇水果、美味面包,农科开放日市民享受农业奇幻之旅

发布时间:2023-04-23 |来源: 新京报|作者:周怀宗
字体 小 中 大

蘑菇美食、黄瓤的“美颜”小西瓜、直接生吃的美味水果胡萝卜、装在透明球盒子中的蘑菇……

2023年4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五届农科开放日暨海淀区“科普之春”活动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正式启动。来自各地的参观者和小朋友们,在中国农科院各个研究所的活动现场,享受了一场农业科技的奇幻之旅,有人用试管尝试提取草莓的DNA,也有人在实验室中探寻害虫天敌的秘密,还有人在烘焙实验室中,用最新培育的小麦面粉,亲自做一块面包……


01.png

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五届农科开放日活动上,现场发放的科普书籍。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1800余万人走进中国农科院

据介绍,此次农科开放日以“科技科普惠农 科学素质提升”为主题,分布全国的35个中国农科院院属单位同步举办,在各个单位举行的农业科普市集中,展出了200余种特色农产品。


02.png

中国农科院下属各单位科普介绍。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表示,一直以来,中国农科院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工作,积极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专业优势及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人力智力优势,依托优质农业科普资源,着力开展高质量农业科普工作。一方面,中国农科院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主战场,在夺夏粮丰收、抗旱保秋粮以及产业专家团等科技下乡支撑粮食生产专项行动中普及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农业科学知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助力粮食实现稳产丰收。另一方面,中国农科院发挥农业科研领头羊的作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以“农科开放日”为代表的系列科普活动,出版并推广优秀原创科普作品,鼓励科技工作者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开展专业领域相关的农业知识科普讲座,有力促进了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


700-6.jpg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中国农科院供图


据悉,农科开放日自2019年设立以来,共吸引超过1800余万社会公众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带领社会公众走进中国农科院,近距离感受农业科普魅力,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菇事知多少,美味的蘑菇是怎样养成的?

农耕文明时期,食用菌是一种笼罩着神秘面纱的奇物,而在当下,食用菌早已经登上了美味佳肴的殿堂,并且进入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打造“蘑菇”世界,以“菇事知多少”为主题,开展“农科开放日”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向公众详细介绍食用菌相关知识,为公众呈现了一场“科学盛宴”。通过主题报告《探秘食用菌世界》,带领公众走进奇妙的菌物王国,使公众了解了什么是食用菌,食用菌的栽培历史和现代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和工艺,进一步展现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成就,增进公众对食用菌相关研究的了解。


07.png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举行的科普活动中,展示的各种菌菇产品。中国农科院资划所供图


此外,户外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分区活动。“慧眼识菇”活动区,现场讲解和展示了常见食用菌的种类,青少年通过动手实验环节掌握孢子印的制作方法和用处;“安心视菇”活动区,科研人员向公众介绍了国内常见毒蘑菇种类、毒蘑菇的识别、危害,并对食用菌的安全性问题进行解答;“妙法食菇”活动区,则向公众详细的介绍了食用菌营养和保健价值、食用菌嘌呤含量及其安全性、食用菌干品的泡发方法,并介绍了多种食用菌的烹饪方法,同时邀请参观者品尝了由食用菌制作而成的美味零食。


探秘入侵物种,了解昆虫的世界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诸多外来入侵物种屡屡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如“能吃能生能飞”的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一分钟一英里”扩散危害的入侵植物—薇甘菊,具有“毁灭性损失”的作物病虫害—番茄潜叶蛾、梨火疫病等,以及“全球通缉”的外来动物—巴西龟……

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举办了主题为“探秘外来入侵物种·守护农业生物安全”的科普专场活动。活动现场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区,包括科普宣讲区、科普展览区和科普游戏区。


08.png

在显微镜下,认识微观世界里的昆虫战争。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供图


在科普宣讲区,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创新团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外来入侵物种》科普视频;开展了《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必要性》的科普宣讲,对身边的外来入侵物种进行案例讲解。同时,团队专家、研究生与小朋友们针对入侵物种科普知识开展了互动问答。

在科普展览区,以展板方式从重点管理物种介绍、防治方法以及管理办法等角度进行了详细展示,并进一步通过对生防产品、性诱芯、迷向丝、诱捕器和农用无人机等产品的展示以及应用演示,让小朋友们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方法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在科普游戏区,工作人员为小朋友们设置了入侵物种拼接画、标本制作和自然笔记等动手制作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加深了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识别。


在重点实验室,发现微观世界的秘密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举办了以“服务绿色低碳,共创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第五届科普开放日活动,130余人参加。

科普活动向公众演绎了“二十四节气”如何按时令运转,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等。同时,科研人员展示讲解了塑料的制作过程,通过地膜小实验让青少年亲眼观察到地膜的作用,以触感方式体验了普通地膜与生物降解地膜的区别,向公众普及了日常接触到的可降解塑料知识,并倡导公众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积极保护环境,共建绿色家园。


09.png

研究人员带领小朋友做地膜小实验。中国农科院环发所供图


活动现场,环发所还开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青少年体验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纳米结构及纳米级药物粒子,直观了解了纳米科技在农业的应用;现场展示了LED人工光植物工厂,让公众近距离体验了如何利用科技力量完全摆脱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实现产量高、品质好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

公众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动手、思考,学习了农业环境领域科技知识、提高了科学素养,培养了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自己动手,做一个独一无二的面包

在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活动现场,新的爆米花玉米品种、大米锅巴等,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排队品尝。


04.png

作科所的农科市集上,科研人员现场制作爆米花。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活动在新建成的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大楼外举行,这是全球容量最大的作物种质库,可以保存150万份作物种质,于2022年建成。

活动以“走进作物科技,品鉴农科优品”为主题,聚焦老百姓吃饭的头等大事,充分发挥作物科学研究所在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科技优势。在现场,共有科普市集游逛、加工新产品发布、面包制作体验等环节,并设置了科技成果展示品鉴区,现场搭建了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燕麦、杂粮等六大展台,让观众看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尝科技成果转化的农科优品,听产品背后的作物大科技和健康营养小知识。


05.png

作科所的农科市集上,各种粮食作物和加工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开放的农科市集,则成为观众流连参观的打卡地,现场设置了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杂粮、燕麦公司6个主题展位,分别有作科所专家科普进行解读、进行互动体验等。

而在参观面包实验室环节中,公众走进面包实验室,听取专家介绍,品鉴新鲜出炉的面包。小朋友们则自己动手和面、制作一块独属于自己的面包。记者在现场看到,多个小朋友在父母的带领下,围着一个方桌,一起揉面,感受面团的筋道和柔软,这些面粉来自作科所培育的高筋小麦,是专为制作面包等产品而培育的品种。用它做成的面包口感筋道、香甜。


06.png

作科所面包实验室内,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制作面包。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蔬菜和花的世界,中国花要紧握“中国种”

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走进蔬菜花卉所 探索美好新生活”为主题,举办第五届农科开放日活动。2000多名观众现场参加,40余万人线上观看了直播。


03.png

蔬菜花卉所展示的各种马铃薯种子和产品。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活动现场设7个互动区,14个展位,科普品鉴、花艺展演、趣味实验、观赏留念、有奖互动等环节让孩子们尽情畅游蔬菜花卉世界,学习科学知识,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场面热闹非凡。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王立浩围绕辣椒的故事带来一场精彩的科普演讲,为大家介绍了辣椒的品种、起源与传播、营养与特色、辣椒育种知识等,现场的小朋友们认真听讲,踊跃回答科学问题。

活动中,蔬菜花卉所还发布了科普形象代言人“俏俏”,与代言人“芽芽”首次共同面向公众露面。她的形象元素似一朵盛开的牡丹,左手拿着一朵即将绽放的花朵,代表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寓意着中国花要牢牢握紧中国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所长张友军表示,近年来蔬菜花卉所科普教育工作长足发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普教育并驾齐驱,硕果累累。研究所精心策划开展系列特色科普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公众近距离了解我国蔬菜花卉产业科技创新成果搭建了互动平台。

(单位: 院直属机关党委)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
    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
    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
    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
    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
    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
    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
    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
    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
    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
    2025-04-25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