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人民政协报]液相芯片推动茶产业向智能化、科学化大步迈进(产业观察)

发布时间:2025-07-15 |来源: 人民政协报|作者:高志民
字体 小 中 大

在云雾缭绕的茶园里,每一片茶叶的滋味都藏着基因的密码。如何精准解读这些密码,培育出更优质、更抗逆的茶树品种?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给出了答案——他们牵头研制出首张茶树TEA5K液相芯片,为茶树分子育种装上了“基因导航仪”。

液相芯片,这个听起来有些高深的名词,其实是一种高效的基因检测工具。就像我们用GPS定位地理位置一样,它能精准“定位”茶树基因组中的关键遗传标记,帮助科研人员快速掌握茶树的基因信息。此次研制的TEA5K液相芯片,便是专为茶树“量身定制”的基因检测利器。

研究团队利用靶向测序基因分型技术,对我国200多个主要茶树育成品种进行了基因型检测,构建了我国茶树登记品种基因型数据库。随后借助TEA5K液相芯片,以杂交群体为研究材料,成功构建了一张高质量的遗传图谱。这张图谱包含3274个SNP标记,总图距长达2225.19厘摩,就像一张详尽的“基因地图”,为科研人员探索茶树基因奥秘提供了清晰指引。

有了这张“地图”,科研人员顺利完成了多项重要研究。他们精准定位了与茶树氨基酸组分相关的多个QTL位点。氨基酸是影响茶叶鲜爽滋味的关键成分,这些位点的发现,就像找到了调控茶叶风味的“旋钮”,为培育高氨基酸含量的优质茶树品种提供了精准目标。不仅如此,科研人员还利用 TEA5K液相芯片对519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揭开了茶树遗传进化的神秘面纱。

这一发现为茶树育种指明了新方向:未来可以通过挖掘野生茶树的优良基因,来改良现代栽培品种,让茶叶品质更上一层楼。同时,芯片助力对野生茶树基因的挖掘利用,能够丰富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使茶树在面对气候变化、病虫害侵袭时具备更强的抵抗力,保障茶叶的稳定生产,为茶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茶产业向智能化、科学化方向大步迈进。

这项研究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它为茶树品种鉴定提供了精准的“基因身份证”,让每个茶树品种都有了独特的基因标签,有效避免了品种混淆;构建的遗传图谱为茶树基因功能研究搭建了重要平台;而关键农艺性状QTL位点的定位,则让茶树育种从“经验育种”迈向“精准育种”,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芯片提供的精准“基因身份证”,还能有效打击茶叶市场中以次充好、假冒品种等乱象。消费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结果,清晰了解所购买茶叶的品种信息,增强对茶叶品质的信任,促进茶叶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TEA5K液相芯片的广泛应用,将为茶产业带来多方面变革。

从产业角度来看,以往茶树育种主要依赖经验和传统杂交手段,周期漫长且具有一定盲目性。而借助这一液相芯片,育种专家能够快速精准筛选出具有优良基因的茶树个体,极大缩短育种周期,提高优质品种的选育效率,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茶叶不断增长的需求。

在市场规范方面,芯片提供的精准“基因身份证”能有效打击茶叶市场中以次充好、假冒品种等乱象。消费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结果,清晰了解所购买茶叶的品种信息,增强对茶叶品质的信任,促进茶叶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从产业可持续发展层面出发,芯片助力对野生茶树基因的挖掘利用,能够丰富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使茶树在面对气候变化、病虫害侵袭时具备更强的抵抗力,保障茶叶的稳定生产,为茶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茶产业向智能化、科学化方向大步迈进。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能品尝到更多风味独特、品质卓越的茶叶,而这一切,都始于这张小小的液相芯片带来的基因革命。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研究发现改善记忆功能的磷脂绿色合成新方法
    2025-07-18
  • 生物炭“双向”发力:破解酸碱土壤砷转化谜题
    2025-07-18
  •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重塑棉铃虫产卵行为模式
    2025-07-18
  • [中国科学报]二氧化碳作为关键化学信号调控棉铃虫产卵行为
    2025-07-18
  • [中国科学报]新机理实现天然产物药物合成效率与产量双突破
    2025-07-18
  • [农民日报]黑土地上单产跃升的佳木斯实践
    2025-07-18
  •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驱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7-17
  • 中国农业科学院荣获部系统组工干部知识竞赛一等奖
    2025-07-17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5种民族文字版出版发行
    2025-07-17
  • [农民日报]旱作土壤有机质与产能协同提升技术实现增产23.9%
    2025-07-17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