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新华网]“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三年半实践成果丰硕

发布时间:2025-08-06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小 中 大

7月30日,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IAED)、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IVL)联合发起的“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在京发布总结报告。

项目自2022年启动,截至2025年7月,项目在全国20余个省区市累计开展合作社和农户培训及供应链实践活动近百场,建立起覆盖从田间种植到终端销售的绿色流通试点网络。


379817_5cbd1453-ba6a-4684-b68e-7cf5b466d95e.png

据项目协调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可持续消费推进部主任郭沁华介绍,项目聚焦中小农业经营主体能力建设与果蔬流通体系优化,围绕“标准制定、培训体系开发、周转筐推广”等核心目标,构建起一整套可落地、可评估、可推广的绿色农产品流通路径。项目期内,制定并发布了包括《果蔬类周转筐运营操作规范》在内的多份标准指南;搭建了培训体系,在全国22个省区市开展赋能培训,成功覆盖2000多家以合作社为代表的中小农业经营主体和超过10000名农户,促进了可持续种植理念在生产端的落地与传播;联合基地、流通和零售多方,推广果蔬周转筐(是以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材质制成的标准化物流容器,主要用于农业产品储运、食品冷链及工业仓储场景)进入流通链条,覆盖了60余家零售企业和120余家经销商,还完成了涉及行业操作指南开发、环境效益评估、政策研究等在内的系统工作。

“项目启动初期,协会深入调研发现行业在周转筐使用中普遍存在包装成本高、果蔬保护不足、操作流程不统一、丢筐率高等问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行业创新部主任田芮丰表示,项目从使用指南开发、线上视频课程、企业试点和挂牌机制,到标准制定,系统推进了周转筐的普及,并于2024年升级为行业标准,涵盖载重、尺寸、物流兼容性等关键参数。同时,项目还推动周转筐在地标农产品中的协同应用,联合地方政府探索“以好筐带好品”的推广路径。

来自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IVL)的中国首席代表高思博士分享了项目期间开展的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结果。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一次性包装,标准化周转筐在运输距离1000公里内的场景下可减少近50%的碳排放。项目累计推广的周转筐使用量611万。

“蔬果的生产流通面临化肥农药投入偏高、组织化程度不强、损耗率高、流通链长等典型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慧指出,该项目有效推动了农户培训、合作社赋能、标准融入采购体系、流通减损协作等关键环节。

宁夏园艺技术推广站站长蒋学勤介绍,项目先后在宁夏蔬菜主产区——银川市和固原市举办多期培训班,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零售采购标准、品牌建设及电商供应链等主题进行现场授课与指导。

“通过与项目参与企业喜茶的深度合作,鸿润农场获得了标准化生产与评价体系的培训与指导,成功评价为‘推进可持续种植示范基地’。”云南石屏鸿润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媛表示,在此过程中,农场还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女性广泛参与杨梅种植、采摘、包装等环节,促进了就业与乡村融合发展。

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部总监黄建军表示,企业不仅借助项目资源完成了多场赋能培训,还将可持续理念扎根于农业实践一线。项目帮助企业在浙江淳安、丽水江根、临安高山产区以及四川广元等地推动了订单农业、绿色种植与采后保鲜等多项创新探索,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蔬果品质与流通效率。


项目执行机构代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洪涛表示,“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的顺利结项,不仅是一次阶段性成果的展示,更为中国农业绿色转型和国际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与实践样本。三年半的探索证明,通过标准化工具、协同平台与培训机制的联动,可以有效降低流通损耗、减少环境压力、提升农产品价值链效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供图)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优化养分管理模式可实现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  
    2025-08-12
  • [工人日报]院士专家共商食用油保供安全大计
    2025-08-11
  • [中国日报]天然草原智能放牧与草畜精准管控关键技术现场交流会举行
    2025-08-11
  • [科技日报]2025年天然草原智能放牧与草畜精准管控关键技术现场交流会召开
    2025-08-11
  • [中国日报] 打造有害生物治理新疆方案,筑牢植物生物安全西北屏障
    2025-08-11
  • [科技日报]数字农业赋能新疆农业防灾减灾
    2025-08-11
  • [中国科学报]研究发现两种侵染植物的RNA病毒缺乏一种内部修饰
    2025-08-11
  • [光明网]优化养分管理模式可实现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
    2025-08-11
  • [CCTV-2]《经济信息联播》大范围降雨高温来袭 高温天气影响部分区域秋粮生产
    2025-08-11
  • [新华社]GLOBALink | China's new-style tea beverage boom brews rural growth
    2025-08-11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