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工人日报]黄麻纳米纤维素变身微塑料的“解毒剂”

发布时间:2025-07-15 |来源: 工人日报|作者:黄哲雯
字体 小 中 大

687506f5e4b078fce4499e1c.jpg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功能因子利用与生物合成创新团队研究发现,黄麻纳米纤维素通过调节“菌群-甘油磷酸代谢网络”,可缓解微塑料等环境污染物诱导产生的损伤。该研究为植物源纳米纤维素作为消减环境污染物伤害的天然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纳米杂志(ACSNano)》上。

塑料尤其是微塑料等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微塑料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肠道蓄积,影响肠道微生态平衡,甚至诱发或加重结肠炎等肠道炎症性疾病,进而引发系统性健康危机。目前关于有效缓解环境污染物诱导损伤的生物制剂报道较少。

据介绍,科研人员创新性地利用植物源黄麻纳米纤维素有效调节了肠道微生态。

研究发现,黄麻纳米纤维素能精准调控肠道核心益生菌群,重建微塑料损伤的肠道微生态平衡,缓解“菌群-肠-磷脂代谢轴”紊乱。该研究通过破解“纳米纤维素-菌群调节-损伤修复”这一分子机制,为肠道微生态调控的健康干预提供策略,更为其作为调节菌群与修复微生态失衡的双重功能生物材料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犏牛在西藏诞生
    2025-07-15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25-07-15
  • 习近平集体会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外方代表团团长
    2025-07-15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2025-07-15
  • 首个大豆全景定量蛋白质组图谱发布
    2025-07-15
  • [中国科学报]黄麻纳米纤维素可作为微塑料的“解毒剂”
    2025-07-15
  • [光明网]我国科学家绘出水稻“细胞级地图”,为育种装上“微观导航”
    2025-07-15
  • [科技日报] 一体化植物病毒载体工具盒助力分子育种
    2025-07-15
  • [总台中国乡村之声]《田园新主张》沙海金穗—与风沙共舞的绿色奇迹
    2025-07-15
  • [央广中国之声]《新闻纵横》“五常大米”“西湖龙井”屡见不鲜 农产品保护面临哪些难点?
    2025-07-14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