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新京报]亩产341.47公斤 油菜新技术破解粮油争地难题

发布时间:2025-05-07 |来源: 新京报|作者:周怀宗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获悉,在四川邛崃召开的油菜“迟播双密双高”技术观摩会上,由该所培育的耐迟播、耐密植、高产高油多抗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在配套适期迟播密植高产高油多抗新技术后,260亩示范田理论亩产达341.47公斤,高出四川省油菜平均单产水平一倍左右。

5583789957669004992.jpg

“中油杂501”示范田。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供图

育成新品种,刷新多地高产纪录

据悉,“中油杂501”由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历时十年攻关培育而成,是我国油菜育种领域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区域试验平均含油量达50.38%,亩产油量107.35公斤,比对照高26.93%,且菜籽优于低芥酸、低硫苷的国际双低标准。该品种2022年在湖北襄阳配套密植技术,理论亩产达419.95公斤,刷新我国冬油菜单产纪录。2023年在湖北江陵稻油轮作区实收亩产达303.8公斤,创湖北省百亩机械实收单产新纪录。2023年在江苏东台盐碱地实收亩产323.87公斤,创盐碱地油菜高产纪录。2024年在长江流域遭遇严重低温冻害条件下,多地百亩示范亩产仍达300公斤以上,表现出极强抗逆稳产性。目前,“中油杂501”已被农业农村部列入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和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研发新技术,支持油料扩大产能

我国油菜年种植面积达1.17亿亩,提升油菜产能对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意义重大。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油菜生产面临新的挑战。

团队科研人员介绍,针对倒春寒危害、冬闲田面积较多、根肿病高发等问题,油料所联合相关单位,以耐迟播耐密植高产高油多抗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等为基础,创新研发“迟播双密双高”技术,将播期推迟至10月10日以后,有效缓解了稻油轮作茬口矛盾、减少了早播导致的冬前早花和根肿病风险,结合高密机械化联合精量播种、油菜全营养缓释配方施肥、精准化调控旺促壮、绿色综合防灾减灾、机械分段减损收获等技术,有效支撑了油菜“扩面积、提单产、保稳产”。专家一致表示,加快推动“迟播双密双高”技术在我国油菜主产区应用,可有效缓解长江流域粮油争地难题,预计每年可增产菜籽油上百万吨,在推动双低菜籽油替代部分进口大豆油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居民食用油健康水平。

创制新模式,促进油菜单产提升

当日的观摩会上,还同步召开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油菜产业专家团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推进会。

据悉,油菜产业专家团成立于2022年,近三年来,开展全生育期、全产业链科技支撑和应急保障服务,派出专家超过5000人次,在湖北、湖南、四川、江苏、安徽等15个油菜主产省80余个地市州210余个县市区开展技术服务500余次,线上线下指导培训种植大户、农户和农技人员超过5.8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超过3万份,辐射带动农技人员、大户、农户等超过2万人次,为地方农业生产主体引进中油杂501、大地199、中油早1号等优势油菜品种,集成示范推介高密机械化联合精量播种、全营养缓释配方施肥、精准化调控旺促壮、绿色综合防灾减灾、机械分段减损收获等“迟播双密双高”技术,为克服不利天气对油菜生产的影响、促进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全力搜救救治 狠抓工作落实——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2025-05-05
  • 将青春奋斗融入强国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励全国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重任
    2025-05-04
  • 习近平对贵州毕节市黔西市游船倾覆事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千方百计搜救落水人员 全力救治伤员 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多发势头 李强作出批示
    2025-05-04
  • 让历史照鉴未来——写在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
    2025-05-04
  • 习近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2025-05-04
  • [经济日报]金融活水加力浇灌“三农”
    2025-05-02
  • [新华社]中国农科院良种良技助力油菜增产
    2025-05-02
  • “千万工程”视域下乡村环境长期因子观测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2025-04-30
  • [中国科学报]第四届中国(伊川)谷子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召开
    2025-04-30
  • [经济参考报]中原农谷育新种迎丰年——探访产粮大省河南的农业“芯”科技
    2025-04-30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