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新京报]烤肉店用玉米粒当燃料,顶尖玉米专家发声,“不赞同,很惋惜”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新京报|作者:周怀宗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山东烟台一家烤肉店用玉米粒当燃料,引发社会普遍关注和争议。而店家在10月20日的回应中称,不认为是浪费,而是帮助农民销售增收,且使用的是陈化粮(指储存品质明显下降、不宜直接作为口粮食用的粮食)。

玉米粒当柴烧,是助农还是浪费粮食?新京报采访了中国顶尖玉米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资深首席、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指导组组长李少昆。他表示,不赞同也不支持,很惋惜,我国粮食还处在紧平衡状态,节约粮食仍然是社会共识,不应该浪费。

农业专家:玉米粒不适合做燃料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也是生产面积最大、单产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6.7亿亩(4474万公顷),接近前期历史高点,总产量29492万吨,连续第4年刷新历史纪录。

这么多的玉米,都用来做什么?李少昆介绍,玉米虽然是粮食,但更多是用作饲料和工业加工,其中饲料约占60%,加工占30%,食用不足7%。

接近3亿吨玉米,够用吗?是否已经充足到了可以当柴烧的程度?李少昆说,“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需求快速拉动,玉米饲料用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每年仍要进口约2000万吨玉米,所以并没有到充足的程度。事实上,我国粮食依然处在紧平衡状态,14亿人的粮食安全仍需警钟长鸣。”

即便是作为燃料,玉米也并非好的燃料。在过去,农民会用玉米秸秆和玉米芯做燃料,但不会用玉米粒,一方面是爱惜粮食,另一方面也不适合。李少昆说,“虽然玉米产量大幅提升,但必须看到,在玉米生产中,国家、地方、农民、科研人员、农技人员、社会服务机构,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成本非常高。所以,无论是功能还是成本,都不合适,尤其是作为农业工作者,看到这样的事情,会感到特别惋惜。”

种粮大户:爱惜粮食是刻在骨子里的印记

“种了半辈子玉米,看着心疼,生气。”10月21日,内蒙古通辽种粮大户马忠臣对新京报记者说。看了网上商家用玉米粒当燃料的视频,他觉得很不可思议。

马忠臣是当地一家合作社负责人,他所在的合作社,管理着1万亩左右的耕地,每年种植玉米,帮助农户们增产增收。

对烟台烧烤店“助农消化滞销玉米”的说法,他并不认同,“玉米确实存在价格波动,但国家有保底收购政策托底,农民种的合格玉米根本不愁卖。市场价高时,农民可以卖到市场,市场价低时,农民可以卖给国家收购机构。”他说,“只要你种出来,符合标准,就有地方卖。”

近期黄淮海地区因阴雨天气影响玉米收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10月19日再次召开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政策性收储托底作用”,并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从家庭种植到合作社集约化种植,几十年中,生产方式在变,产量在不断增加,但爱惜粮食的习惯从未改变,“地上掉个粒儿都得捡起来,不敢想象有人会放到炉子里当柴烧,太心疼了,国家千方百计地鼓励我们农民多种粮,多打粮食,怎么有人就忍心烧了呢?”马忠臣说。

我国是农业大国,数千年农耕文明传承不断,爱惜粮食是刻在骨子里的印记,即便在物资丰富的今天,粮食仍然牵动着人们的心。李少昆说,“全社会都应提倡节约粮食,不支持玉米做烧火燃料。”

也有观点认为,我国工业用玉米数量占比不少,如玉米乙醇,同样也作为燃料,为何不能直接烧?对此,李少昆表示,我国粮食紧平衡,耕地资源紧缺,但在白酒、医药、化工等领域附加值更高,玉米乙醇生产是一条低成本高产出的工业途径。更重要的是,作为玉米乙醇使用和直接烧玉米粒,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互相比较。每一粒玉米都凝结着巨大的社会资源成本,甚至有许多无法量化的劳动成本在内,不应以这种低效方式使用。商家这种将粮食(即便是陈化粮)直接用于燃烧的商业行为,也向社会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信号,可能冲击和淡化全民珍惜粮食的社会共识,因此不应被宣传和鼓励。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栽培荞麦与其野生近缘种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获揭示
    2025-10-23
  • 受权发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5-10-23
  • [工人日报]黑土地保育持续赋能粮油增产
    2025-10-23
  • [光明网]黑土地保育持续赋能粮油增产
    2025-10-23
  • [中国科学报]新型抗氧化包装材料助力生鲜肉保鲜
    2025-10-22
  • [光明网]新型抗氧化包装材料助力生鲜肉保鲜
    2025-10-22
  • [工人日报]可精准监测粮油霉变毒素的智能预警技术开发成功
    2025-10-22
  • [工人日报]新型抗氧化包装材料助力生鲜肉保鲜
    2025-10-22
  • [光明网]北美沼生菰首个接近完整的基因组组装完成
    2025-10-22
  • [工人日报] 国际杂草科学联合大会(IACWSC 2025)在南京召开
    2025-10-22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