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光明网]风吹棉桃见丰年

发布时间:2025-09-19 |来源: 光明网|作者:宋雅娟 田新宇
字体 小 中 大



e0d55e9af22d2a372c3c1f.jpg

这片试验田位于

中国农业科学院昌吉综合试验基地

是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重要示范区域

2024年,这里被确立为智慧农业试点

承担着棉花高产与智能化管理的前沿探索任务


e0d55e9af22d2a372c4520.jpg

 

今年,试验基地重点展示了9个棉花品种

包括4个特早熟品种和5个早中熟品种

“中棉113”作为代表性品种

具有生育期短、适应性强的特点

该品种生育期仅为115-118天

衣分高达45%以上

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


e0d55e9af22d2a372c5321.jpg

 

过去,新疆传统棉花种植

采用“矮密早”的种植模式

即通过矮化植株高度

增加单位面积种植密度

促进早熟来实现稳产

随着对棉花产量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

西部农业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宋美珍团队

在多年试验基础上

提出并推广“宽早优”种植模式

(行距拓宽、棉花早发早熟、原棉品质优良)


e0d55e9af22d2a372c6422.jpg

 

并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创新升级

发展出“高光效群体优势调控技术” 模式

通过科学配置株行距、优化群体结构、

改善棉株生长的空间环境、

增加群体立体采光能力等方式

不仅有效增加棉花的结铃空间和成铃率

在实现增产的同时

更有利于水肥药精准调控和机械化作业

做到了早熟、高产、稳产、优质、节水、简化的协同提升

这一技术模式在新疆已推广十余年

通过系统集成和标准化提升

进一步优化了棉花群体结构

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

增强了棉株抗逆性


e0d55e9af22d2a372c7023.jpg

 

为了推进智慧棉田建设

基地采用“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建立高产样板田

对棉花生长性状进行数字化采集

构建大模型基础数据库

第二步将高产管理经验与智慧决策系统模型相结合

实现“模型指令+专家判断”的协同决策

第三步将成熟决策管理系统投入生产应用

为农户提供可操作的智慧管理方案


e0d55e9af22d2a372c7724.jpg

 

从依赖经验到数据驱动

从人工干预到智能调控

智慧棉田正在重塑新疆棉花的生产方式

未来,随着智慧农业技术的持续完善

新疆棉花产业还将书写更多

关于“科技丰收”的新故事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经济日报]40多个新梨品种亮相
    2025-09-21
  • 玉米密植滴灌抗逆稳产技术赋能河南夏玉米生产
    2025-09-19
  • 十字花科作物“癌症”防治获突破
    2025-09-19
  • 土壤微生物“通气管”助力实现原位降碳
    2025-09-19
  • 接种发酵新技术助力贵州白酸汤标准化生产
    2025-09-19
  • 关键蛋白让猪“长肉”更高效
    2025-09-19
  • 研究发现调控纤维伸长的关键自然变异
    2025-09-19
  • 马铃薯“吃饭”也要“量身定制”:差异化养分管理助力提质增产
    2025-09-19
  • 新型污染物筛查有了新策略
    2025-09-19
  • 全球农膜对比研究出炉:生物降解地膜可持续性优势显著
    2025-09-19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