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新华社]镜观·回响|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黑土地

发布时间:2025-06-25 |来源: 新华社|作者:谢剑飞 张楠
字体 小 中 大

今年6月25日是第35个全国土地日

“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是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

广袤的东北平原上

覆盖着“一两土,二两油”的肥沃黑土

“攥起一把能出油,插根筷子能发芽”

这是自然和时间的馈赠

也是我们必须守护的宝贵资源

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一直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

多次强调保护好、利用好

“耕地中的大熊猫”



完善政策法规

推广农业科技

建设高标准农田……

近年来,通过一项项针对性措施

东北黑土区多措并举

加强黑土地保护

夯实“大国粮仓”根基


科研监测为黑土地“把脉” 

田间地头精准取样

实验室里剖土析因

科研工作通过观测判断

为黑土地保护开出科学良方


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成立十余年来,一批批大学生来到梨树县开展黑土地保护科研和农技推广,“科技小院+推广站+合作社”的梨树服务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这是2020年8月27日,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左)向学生传授土壤取样方法。


2022年5月23日,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镇光荣村,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在进行坡面生态修复的黑土坡耕地中查看治理情况。


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镇自新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内一处用来观测黑土层厚度的土壤剖面(2022年5月23日摄)。


2025年6月18日,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操控土壤有机质分析机器人分析黑土中的有机质含量。


2025年6月18日,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一片水稻田旁,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查看应用寒地水稻秸秆全量原位还田缓释多效综合技术的水稻(左)与普通水稻的长势差别。该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化肥用量、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节约成本、提产增效。

技术应用为黑土地“加油” 

秸秆还田守护沃土

免耕播种焕活地力

从试验田到耕地

创新技术落地生根

让黑土“喘口气”“加把油”

实现可持续耕作


经过多年试验和推广,东北逐步形成以秸秆覆盖、少耕免耕为特点的吉林“梨树模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保护性耕作模式。这是2020年5月7日,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农民驾驶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


2020年5月7日,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康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向免耕播种机里投放玉米种子。


2023年7月31日,在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保护性耕作试验田,一名学生查看玉米根部在黑土中的生长情况。


2023年7月31日,在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保护性耕作试验田,学生沙野查看秸秆覆盖情况。


2024年4月2日,农民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驾驶农机整理耕地里的秸秆(无人机照片)。

现代化生产助力黑土地“增收”  

无人农机驰骋沃野

智能监测护航丰年

良田、良机、良法相融合

智慧农业扛稳“大国粮仓”使命担当


8e5c9fe924fa4acbadbb4cd37054317e.jpg

2022年5月13日,在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新台子镇,农民驾驶农机在稻田里插秧(无人机照片)。


2023年10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长春示范区公主岭示范基地,无人驾驶农机将收获的玉米装车。


2024年6月25日,在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鹤山农场第一管理区一大豆地块,大型机车在进行中耕作业,为土壤增温放寒(无人机照片)。


2024年8月8日拍摄的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无人机照片)。


2025年5月21日,在黑龙江省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六分公司第六管理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搭载多光谱、可见光摄像头的无人机对水稻插秧后田块进行土壤墒情监测(无人机照片)。

黑土藏粮,沃野生金

当科研成果扎根沃野良田

当创新技术融入农业生产

“耕地中的大熊猫”得到切实保护

大国粮仓会愈发坚实

(单位: 中国水稻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努力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高地
    2025-06-26
  • [科技日报]桃“三好五减”优质高效项目成效显著
    2025-06-26
  • 新方法可绿色高效制备食品特征风味酯
    2025-06-26
  • 蚜虫抵御哺乳动物的“热力警报”策略
    2025-06-26
  • [农民日报]专家学者聚首浙江安吉,研讨果茶经济作物种苗繁育技术
    2025-06-26
  • [总台经济之声]《财经态度》擦亮农民双眼的同时,更要斩断“坑农的黑手”
    2025-06-25
  • 油菜产业专家团领办样板田服务大面积单产提升
    2025-06-25
  • [人民政协网]解锁谷物增产密码:新发现关键基因MYB44的功能和作用
    2025-06-25
  • [科技日报] 线虫入侵植物的“间谍战术”曝光
    2025-06-25
  • [人民政协报] 破解植物线虫的“间谍战术”
    2025-06-25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