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新华社] 春风送清香 茶园茶厂忙——多地春茶采摘上市见闻

发布时间:2024-04-02 |来源: 新华社|作者:张晓洁、谭元斌、朱青、许舜达、贾稀荃
字体 小 中 大

茶山吐翠,茶园飘香,又到一年春茶季。记者近日走访湖北、安徽、浙江等地了解到,今年春茶销售市场总体平稳,各地不断加强新技术应用、科研创新与科技帮扶,助力茶产业发展,同时打造区域特色产品,持续推动茶叶品牌建设。

忙碌一个茶季:茶叶助农增收

安徽省祁门县平里镇双程村,茶农胡秀川双手正上下翻飞采摘春芽。“我们这里是祁门红茶的核心产区,每年3月初到4月底正是黄金茶季。这段时间,我每天早晨6点就开始采茶,一直忙到下午5点。”胡秀川说。

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了解到,随着气温显著回升,茶叶生长加快,采摘期缩短,春茶已于3月下旬开始大量集中上市。截至3月27日,除山东外各主产地茶叶均已陆续开采。


b1.png

3月28日,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白杨坪镇洞下槽村,茶农们正在茶园里采摘鲜叶。(黄定懿 摄)


“芽茶鲜叶今年每斤能卖100元,价格创近年新高。”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马鬃岭村村民杨胜芳笑着说,她家种了20亩藤茶,首季藤茶芽茶比去年多挣2万元不成问题。

在来凤县百福司镇道河藤茶加工厂,23名制茶工人忙着加工刚刚收购的藤茶芽茶,旁边休息室里坐满了来自辽宁、河南、江苏等地的茶商。300公斤鲜叶刚加工成37.5公斤干茶,就被一名山东青岛茶商以每公斤4000元的价格抢走。

“今年藤茶芽茶干茶每斤售价相比往年高近1000元。”道河藤茶加工厂负责人张宸舒说,茶厂从3月26日开始收购加工首季藤茶芽茶,每天加工的芽茶还没出厂就被客商抢购一空。

在浙江杭州,2024径山禅茶春茶开采仪式近日在径山寺举办。浙江大学茶友联谊会组织百名茶楼茶馆主代表和茶主播,赴径山茶区深度体验茶文化、采买茶产品。茶人们在山间走访茶企,在茶园现场直播,在展会参与洽谈,一个个订单、一项项合作直接造福当地茶农。

发展一项产业:强化科技引领

走进祁门县历口镇西塘生态高效智慧茶园,380亩茶园里处处可见“高科技”:物联网监测设备、虫情测报设备、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设备……管理人员通过可视化指挥管理平台,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远程控制病虫害测报、灌溉施肥等,实现茶叶品控和溯源。


b3.png

3月30日,茶农在安徽省祁门县历口镇西塘生态高效智慧茶园里采茶。新华社记者贾稀荃 摄


据介绍,祁门县不断提高茶园智慧化管理水平,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推进茶树良种选育和种苗繁育技术研究,提高茶叶防虫抗寒能力。2024年全县将巩固提升良种繁育基地300亩以上,改造低产茶园5000亩以上,建设智慧示范茶园4个以上、数字化茶园1000亩以上,提升茶叶原料质量和茶叶利用率。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研究所面向产业需求,加大学科布局优化力度,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以科技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面向产业一线开展科技帮扶和支撑,探索与主产区构建新型政产研合作机制,依托专家工作站、产业研究院、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科技服务,越来越多的科技特派员深入产区,结对长期帮扶。

“2022年来凤县投入1100万元技改资金,公司自筹400万元对原有藤茶黄酮提取车间实施技改。技改后,将藤茶的黄酮提取率提高到80%。”来凤金祈藤茶生物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方说,公司目前拥有年产150吨黄酮的生产能力,瞄准精深加工助力藤茶产业发展。

做好一个品牌:打造特色产品

加强茶叶品牌建设,各地不断挖掘地方特色,延伸茶产业链条,打造多样产品。

在浙江,径山茶企不断推出桂花红茶、花草茶等创新产品及茶周边产品,使千年径山茶从原先的一抹“绿色”变得“五彩缤纷”。由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的“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专项评估”课题结果显示,2023年,余杭径山茶品牌价值达31.65亿元。


b2.png

3月29日晚,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古钟茶厂内,工人们正在加工茶叶。新华社记者许舜达 摄


在安徽,祁门县红茶产业持续开发茶食品、茶饮料等产品,丰富茶产品体系,提高产业附加值。安徽省祁门红茶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红介绍,祁红集团今年计划在英国布里斯托开设祁门红茶首家海外品牌实体店,推动红茶“出海”,“今年红茶出口销售额保守估计可达500万美元”。

在湖北,藤茶企业开发出牙膏、含片等藤茶产品。“来凤藤茶及其系列产品知名度日渐提升,销售量逐年攀升。”来凤县藤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正茂说,来凤县已开发保健品、原茶、食品和日化等四大系列69个产品,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大城市,还出口德国、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富桥建议,茶叶品牌建设应突出区域特色精准定位,将品牌个性与产品特色结合起来,处理好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关系,提高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品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水平,让消费者更好感知茶叶品牌价值。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
    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
    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
    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
    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
    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
    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
    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
    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
    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
    2025-04-25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